文旅赋能融合发展!“第七届恩施青钱柳文化节”在北京举行
  •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8:17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樊磊 张莉莉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10月30日,以“助力乡村振兴、复兴民族医药”为主题的文旅赋能(2025)融合发展大会暨第七届恩施青钱柳文化节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医药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代表近千人齐聚一堂,共商青钱柳产业发展新蓝图。此次活动由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恩施州青钱柳产业协会、恩施州华楚富硒青钱柳研究院联合举办。

图片1

文化为魂,旅行为媒,开启融合新纪元

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天然植物胰岛素”,是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古老珍稀树种,湖北省恩施州拥有“世界硒都”“华中药库”两块金字招牌,其独特的富硒土壤和气候条件,为青钱柳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

原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旅游是文明的使者。“青钱柳”这一仅存于中国、传承千年的药食两用珍稀树种,不仅是恩施州绿色生态的靓丽名片,更承载着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是文旅赋能农业特色产业、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

22

活动现场,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思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文旅融合发展协议,旨在打通产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恩施青钱柳全国原创书画、摄影作品有奖征集大赛”正式面向全球启动,邀请大众用艺术视角发现青钱柳之美。为助力乡村振兴、助农益农,“冠绘真选”直播间现场为城市代表进行首席选品官授牌,让更多好货好品走进全民餐桌。

非遗进京,文化出山,赋能产业新价值

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是“恩施青钱柳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北京馆”的正式启动。青钱柳非遗文化从武陵深山直接进入了国家文化传播的中心场域,提升了恩施青钱柳这个非遗品牌的公共形象与文化品位,成功实现“非遗+产业”的价值转化。

同时,打通文旅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北京馆将成为恩施青钱柳主题旅游在北京的“城市客厅”“流量入口”,形成“在京初识,赴恩施深游”的文旅消费闭环。

图片3

2025年“青钱柳茶制作技艺”成为恩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该非遗保护单位的湖北思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樊磊表示,青钱柳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播,其带来的价值远超商业范畴,这是对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可依托文化内核而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近年来,恩施州将青钱柳作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重点打造,在恩施青钱柳产业龙头企业——湖北思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牵头下,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2020年,恩施州青钱柳产业协会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思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恩施州华楚富硒青钱柳研究院;2021年,“恩施青钱柳”成功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证书,品牌价值凸显;2025年,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青钱柳分会在恩施成立,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学术领域的核心地位。

科技引领,产业融合,领军企业显担当

作为中国青钱柳产业的领军企业,湖北思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路径是“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该公司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区的万亩青钱柳种植基地为核心纽带,串联起“农业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创新、产品开发、文旅科普”等关联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同时,该公司深耕资源挖掘与基础研究,已获批中国发明专利10多项,累计发表SCI论文及临床观察报告10余篇。其中,《富硒青钱柳黄精茶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等研究报告受到学界与市场的高度关注。明确了青钱柳在调节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肝肾与心血管保护等领域的作用机制。

目前,该公司与中粮、中茶、蒙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恩施青钱柳”从区域性特产升级为走进全国市场的知名商品,并成功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这一东方珍叶香飘世界。

前瞻布局,赋能未来,打造恩施东方大熊猫新名片

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中国传媒集团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郑蕾博士强调,要通过文旅赋能,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最终把恩施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大熊猫新名片”。她认为,青钱柳的故事融合了自然生态、民族医药、健康养生与地域文化,是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的优质IP。

图片4

华楚富硒青钱柳研究院院长邵晓婷博士,则在报告中展示了产业创新的最新动态。她指出,青钱柳的药用价值正被不断发掘,由该院专家最新研发的“青钱柳低GI面条”已完成研发测试,即将推向市场。“这款产品有望为全球超8亿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种更健康的主食选择,这是青钱柳产业服务于大健康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恩施青钱柳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也为全国范围内文旅融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恩施样本”“思慧方案”,必将推动恩施乃至更广区域的文旅产业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