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它!“专注力缺失”,一条“塑料绳结”成“救命稻草”?
  • 发布时间:2025-10-28 11:31:59
  • 来源:央视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坐在学校图书馆里,李薇不时用右手翻动着面前的备考资料,左手则不断扭转着一个彩色螺旋状玩具——“扭扭乐”,这是一种号称可以通过揉捏、旋转等触觉刺激帮助使用者提升专注力的减压玩具。“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一分钟就走神了。”李薇说。

自我判定“专注力缺失”的人群,正在把减压玩具当成缓解症状的“救命稻草”。

最初,是部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下称:ADHD)患者认为,缠绕、扭转等玩法可以帮助自己减少日常出现的“抠手”“抠头皮”等行为,以一种更“体面”的方式提升专注力。但李薇发现,购买减压玩具的还有一些像她一样的普通人。“我看到有人说,即使没有患ADHD,平时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用它来改善。”正处于学业关键期的她,常常一翻阅学习资料就难以集中精神,于是她决定“买来试试”。

央视网《锋面》记者了解到,市面上,与扭扭乐一同流行的专注力玩具,还有表面布满凸起纹理的“感官石”、可以随意组合的磁力球等,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些产品在销售时往往贴有“ADHD救星”或“辅助疗法”的标签,月销量动辄上万,购买者中学生居多。

“比抠头皮体面,比捏泡泡纸持久”

大学毕业前,杨珂被确诊患有ADHD。对于她而言,这个诊断结果并不意外。

从小学起,杨珂就意识到自己在专注力上与他人存在差异。当别的孩子安静地坐在课堂上记笔记时,她的内心世界却像一台收音机,同时播放着无数个频道。

关不掉这台“收音机”,杨珂在课堂上很难记住老师讲到的知识点,时常走神发呆,频繁做小动作,学习进度缓慢。

但这些症状在那时的杨珂看来,是每个学生都会有的表现,“只不过我发生得频繁些,以为长大了会缓解”。

然而,杨珂的这个困扰并未随着成长而消散。成年后,她在日常生活中仍面临诸多障碍:与人交谈时,瞬间忘记自己上一句说过什么;对于日常琐事,需要依靠反复查看聊天记录才能拼凑完整。更棘手的是,杨珂对数字的认知也出现了障碍,“看不懂数字符号,即使是看手表,也无法准确判断出当时是几点几分几秒”。

确诊后,杨珂尝试接受药物治疗,但药物的效果是暂时的,“等药效过了,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混乱的世界”。

今年1月,看到社交平台上有推荐帖称扭扭乐玩具可以缓解ADHD症状,杨珂便花了几元钱购买了六件扭扭乐玩具的“平替”版。第一次试用时,她发现平时“纷乱的想法一直在脑袋里滚动”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盘’它的时候,脑袋里竟意外地什么也没想”。

更令杨珂惊喜的是扭扭乐对她情绪状态的改变。她向央视网《锋面》记者回忆,收到扭扭乐的前一天,她情绪低落,“既暴躁又难过”,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她拆开扭扭乐的快递包裹时。当拆掉包装,将扭扭乐拿在手里把玩时,杨珂发现自己“好像某根神经被刺激,整个人感到很愉悦”。两个小时后,即使放下玩具,她依然能感到轻松,“甚至可以打起精神看书”。这种状态对于专注力极易分散的她来说,久违又奢侈。

虽然并未确诊ADHD,但周粤日常也有抠手的习惯,“等待的时候如果手上没有东西会感到焦虑”。在偶然刷到关于“感官石”的推荐帖后,她发现许多消费者通过“手搓”这种替代物成功控制了抠嘴皮、抠倒刺等习惯。看到许多人在帖子里表示“价格便宜、效果卓越”,周粤果断下单。

每一块感官石的纹理、硬度、颜色都有所不同,“关键是足够静音,可以默默在兜里揉搓,不会影响别人”。在使用感官石的一个月内,周粤发现,自己抠手指的习惯有所改善,“至少指甲边不会一直翘着死皮了”。

“盘”它,就有效?

“目前从临床观察和现有研究来看,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类玩具能改善或缓解ADHD症状。”北京回龙观医院青少年心理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徐海婷介绍,“但对于部分大脑觉醒度不足的患者来说,通过捏、压等改变玩具形状的小动作,可以补偿觉醒程度,进而可能会降低行为表现;体现在使用者的感受上,就是提升了专注力。”

但是玩过一个月后,周粤开始发现感官石存在弊端,“效果并不持久,已经从很少被拿出来变成了彻底压箱底”。最近一次想起感官石的时候,她从房间的角落里找到了它,石头的纹理缝隙里已积了薄薄的一层灰尘,“但自己抠手指的习惯仍然存在”。

杨珂也表示,扭扭乐带来的新鲜感消退得很快。第二次把玩时,最初的那种沉浸感就已大打折扣。很快,她选择将旅行作为缓解自己病症的新方法,这个曾带给她片刻愉悦的小玩具,从此被搁置一旁。

此外,也有使用者反馈,日常频繁使用这类专注力玩具反而更容易分心,“从边学边玩,变成了一直玩。”“专注力全被玩具吸引了。”辅助工具成了‘分心主力’。”徐海婷解释道,无论是ADHD人群还是普通人群,在使用此类提升专注力的玩具时,也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一旦失去这种“安慰”,就可能出现焦虑加剧、专注力不升反降等副作用。

李薇习惯了在学习时“盘”扭扭乐保持专注。在使用专注力玩具之前,李薇的托福听力成绩可以达到28分;但在使用三个星期后,当她正式参加托福考试时,“手里肯定不能拿着这些玩具入场”,最终这场考试她只拿到了22分的成绩。

消费者分享的专注力玩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磁力球、扭扭乐、感官石

消费者分享的专注力玩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磁力球、扭扭乐、感官石

记者查询发现,一项于2023年发表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体现了解压玩具对专注力的反作用。该项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33名7至11岁的儿童(含6名ADHD患儿),每名儿童分别在不使用工具、使用手指陀螺、使用弹力带这三种条件下完成数学和听力任务。结果显示,使用工具时,儿童们在两项任务中的表现都有明显下滑。而对于ADHD患儿来说,只有ADHD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在使用弹力带时的表现有些微改善,但在其他条件下,这些患儿的表现都在下滑。

另一项发表于其他期刊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研究者在一项专门针对ADHD患儿的暑期治疗项目中,随机抽取了48名儿童,允许他们在课堂上自由使用手指陀螺,结果发现这反而加剧了他们的专注力分散症状。

专注力“焦虑”如何破解?

《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指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从2000年的12秒下降至8秒。

“专注力是更高层次的注意力,指大脑能够选择性地、持续地聚焦于特定信息。它是我们进行深度思考与学习的关键能力。然而,当前专注力缺失已成一大问题。随着粗放型工作的减少,工作与生活场景共同塑造了一种‘碎片化’的专注力习惯,例如过度追求‘短平快’的内容、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和社交媒体等,使得我们能够集中专注力的时间在持续缩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京说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群中弥漫的“专注力焦虑”,催生了专注力玩具的市场。

徐海婷指出:“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我们应当正视这一疾病,不应被商家当作销售的噱头。比如商家介绍通过专注力玩具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但是其实从我们医生的角度来看,这属于过度宣传。”她表示,公众在面对专注力不集中的现象时,不必过度焦虑,部分问题可能源于心理压力,尚未达到需要外界干预的程度。

刘京进一步说明,想要判断自己为ADHD患者还是专注力不集中的普通人群,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区分:第一,ADHD通常发病于12岁之前,多数症状会延续至成年,表现为工作效率与执行能力下降,也可能伴随社交障碍和自尊心降低,进而影响社会功能。第二,二者作用的场景不同,普通人群的专注力不集中往往是情境式的,比如正在从事一个比较枯燥或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更换任务或者场景,专注力不集中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或者缓解;而对于ADHD患者来说,更换任务或场景往往得不到任何效果。

刘京建议,发现专注力下降后,应先进行病因排查,再开展针对性治疗,切勿盲目依赖网红产品。这类产品有时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可能延误正确的干预时机,导致症状加重。

“若确诊为ADHD,应采取综合干预策略,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在非药物干预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与规律作息;其次,应每周进行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这类运动有助于调节与专注力相关的神经递质,从而提升个体的专注控制能力。”刘京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李薇、杨珂、周粤均为化名)

监制/李绍飞 王敬东

记者/杨绎霏

编辑/阚纯裕

参考文献:

1. Driesen, M., Rijmen, J., Hulsbosch, A. K., Danckaerts, M., Wiersema, J. R., & Van der Oord, S. (2023). Tools or toys? The effect of fidget spinners and bouncy bands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varying ADHD-symptomatology.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5, 102214.

2. Graziano, P. A., Garcia, A. M., & Landis, T. D. (2020). To fidget or not to fidget, that is the question: A systematic classroom evaluation of fidget spinners among young children with ADHD.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24(1), 163-171.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