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秋天于我来说,来得格外突然。十月中旬,从依然烈日炎炎的工地回到阴雨连绵的家乡,每日奔波于家和病房之间的我似乎没有感受到秋天的影子。阴沉沉冷飕飕的天气,老父亲忽高忽低的血糖心率,病房那入目皆白客气又压抑的氛围,日子在无奈中缓慢推进。返程的火车上,疲惫的我一路昏睡。
终于,当我的双脚再次踏上项目驻地这座边塞小城甘肃瓜州时,当再次吸入那干燥的带点尘土味道的空气时,我的生活再次回到既往轨道,也慢慢地开始感知塞外的秋日韵律。
只是短短的十天,这座小城就已俨然进入到秋天最美的模样:火车站的青松依然苍翠挺拔,但马路两边叫不上名字的风景树却已霜华浸染,热烈的红色树叶或依恋着枝头不愿离开,或飘落脚下为马路铺设一层绚烂红毯;墙内的胡杨树已开始谢顶,树干上留余的树叶也开始变成灿灿的金色,风吹过依然沙沙作响,仿佛吟唱着秋日的颂歌;远处田野里的棉花地已然开成一片云朵,黑色的枝干上大朵的白色棉桃正等着采摘,一台收割机在棉田里欢快地奔跑,不时到地头吐出大片的絮白,不禁想起小时候帮大人摘棉花的时候那种采撷的欣喜,如今,科技改变了生活,也让新农人们更加的轻松和高效;湛蓝的天空没有了夏日的澄澈和耀眼,却似乎更加的高远淡然,就连漂浮的云朵也仿佛更加的悠然,一阵风儿拂过,带来不知哪儿炒胡麻的香气,也带着丝丝缕缕的冷意,昭示着成熟和季节的悄悄更替。

在这座塞外小城,秋天更多的是优然和淡泊:你看,那大片的玉米地已被收获干净,裸露出来的土地呈现出深褐色彰显着肥沃;那大片的牧草也被收割,只留下整齐排列的草垛子还未拉走,那可是过冬牛羊的口粮;曾经郁郁葱葱的白菜正是此时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主角,板车上拉着的,地上堆着的,都在巴巴等着哪家巧手主妇的青睐,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菜缸菜坛中,伴着时光发酵成冬日家家户户喜闻乐见的一道美食。
春华秋实,在这里,秋天是整个年轮中最丰裕的时刻,稻谷归了仓,牛羊进了圈,一整年的辛苦劳作都在这个季节得到了预期的丰厚回馈,天高云淡,日子散漫,街头巷尾走着的人群都呈现出舒展、悠然的慢节奏状态。
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吧,对于土地,总有着身不由己的关注。虽然早已投入工业革命洪流中做了合格的资深“牛马”,但心里却深植“一亩地,三间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眷恋。家乡随着工业文明渐渐少了儿时的模样,在这座小城里,却随处可见梦中儿时的家乡:小河流水,月牙弯弯,远处隐隐的大山;田野空旷,白杨成行,树林环抱着小村庄;炊烟袅袅,薄暮苍苍,归家的人行色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