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高速公路,是湖北省“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的关键通道。在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承建的5标段施工现场,松西河特大桥如钢铁巨龙般向两端延伸,这座世界在建最大跨度的波形腹板钢箱组合梁桥正在加速“茁壮成长”。
松西河特大桥(效果图)。
如何面对现场高风险作业带来的安全挑战?中国能建武松高速公路项目部以“人”为核心,融合温情关怀、智能科技与刚性制度,探索出一条“本质安全建设”的新路径。
“智”的赋能:科技织密防护网
针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高风险场景,项目部引入智能化设备,以打造“智慧梁场”为核心的安全作业环境。
走进智慧梁场,科技气息扑面而来。4条智能生产线肩负1387片箱梁的制造重任。移动台座流水线配合液压智能模板,工人可一键遥控全场;混凝土温控系统让养护不再“靠天吃饭”,预应力张拉误差精准控制在±1%内。
中国能建武松高速项目“智慧梁场”。
通过“信息管控平台”,智慧梁场将作业人员、原材料、生产计划、安全质量管控等实行集成化、动态化管理。采用液压智能整体模板系统、变频行走控制系统、智能蒸养系统等一批智能化、低能耗的新型设备,解决过去传统梁场能耗高、效率低、品控难等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人为操作安全风险,质量缺陷也明显减少。
利用蒸汽养护房,即使在冬季施工仅34小时即可达到指标要求,部分工序生产效率是传统梁场的3到5倍。“以往预制箱梁完成浇筑后,洒水养护需要7天时间,过量的养护用水弄得现场都是泥水,文明施工形象不好,还容易滑倒摔伤。”智慧梁场从事制梁作业的王师傅说。
真正的安全革命更在细节处。梁场的智慧转向平台,将一片梁的调转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90秒,不仅效率飙升,更彻底消除了运梁车调头碰撞风险。高风险作业区,工人佩戴的UWB定位安全帽与电子围栏联动——一旦误入红色禁区,声光报警瞬间启动,附近设备电源自动切断。
“制”的刚性:铁纪守护生命线
安全管理,离不开长效机制。项目部以制度为刚性约束,制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明确60余项违章行为及处罚标准,确保处罚有据可依。
项目部创新建立“三阶式”违章处理机制:对首次违章人员,采取“五个一”帮教措施:一次谈心谈话、一份安全承诺、一场警示教育、一轮专项培训、一次家庭连线。对重复违章人员,实施“过五关”教育:安全知识考试关、事故案例警示关、岗位风险辨识关、安全操作实训关、思想动态评估关。
中国能建武松高速项目开展送清凉活动。
同时,建立“违章人员关爱档案”,网格区域安全员定期回访,针对经常性违章人员一对一谈心,帮助其扭转思想增强安全意识。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处理方式,真正实现了“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约束同样延伸至协作单位。分包单位信用评价机制对严重违规者实施清退或降级;重大违章或事故责任方则“一票否决”直接拉入黑名单。刚性制度捍卫了安全管理的权威,也树起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心”的守护:健康堡垒筑防线
项目部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筑牢安全“心理防火墙”。“构筑职工健康堡垒,赋能项目稳健发展”班组案例获评中国企业联合会2024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
“强健的体魄意味着更强的抗疲劳能力、更稳定的操作和更敏捷的避险反应。”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尤其是班前“安全预热”,能显著降低因身体僵硬、反应迟缓导致的早班作业风险。聚焦“能奋斗、能健康、能幸福”主题,环湖马拉松、篮球赛、羽毛球赛等交叉进行,健康与运动成为项目部的一种特色标志。
而比身体更需呵护的,是常年漂泊在外的建设者们的内心。一条心理咨询热线、数位兼职心理疏导员,为思乡情切或家庭琐事烦忧的工友筑起“心理防火墙”。干预高危情绪,化解心理困扰,从源头预防了情绪波动导致的操作失误。
武松高速项目VR安全体验馆。
安全教育同样要告别刻板说教。建设VR安全体验馆,模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10余种事故场景,让员工“亲身经历”违章后果。“安全警示日”活动邀请事故亲历者现场讲述,用真实事故案例触动心灵;“安全微课堂”上作业人员通过观看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让安全知识更容易入脑入心。实战演练更锤炼真本领——模拟强降雨引发人员撤离与设施坍塌的双重险情,项目团队20分钟内完成警戒、救援、处置全流程,项目部的应急能力在真操实练中淬炼成型。
以智护安,让科技成为最敏锐的哨兵;以制固安,让规则成为最可靠的屏障;以心筑安,让关怀成为最坚固的盔甲。守护生命,不仅需要钢铁的筋骨,更需要科技的锋芒与制度的脊梁,武松项目部将继续探索本质安全建设新路径,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