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秋雨连绵,得抓紧时间把玉米去壳、烘干,不然容易霉变。”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乡烟叶烘烤工场内,种粮大户张孝斌一边检查玉米烘烤进度,一边指挥工人操作。

工人们将烘干后的玉米脱籽粒
推开一座座烤房门,暖流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玉米架子映入眼帘。原本用来承托烤烟的架子上,如今已是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均匀铺开。工人们分工协作,有的开足机器马力去掉玉米壳,有的将烘干后的玉米棒子倒入脱粒机,玉米芯与籽粒自动分离,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与烟田轮作种植了120亩玉米。因轮作土壤疏松、肥力好、病虫害少,玉米产量高,预计可达10多万斤。但自家炕房不够用,感谢烟草部门无偿地提供烤房,解决了烘烤难题。”张孝斌说,玉米采收后含水率高,若不及时烘干极易霉烂,烤房的高效利用为丰收上了“保险锁”。
近年来,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充分利用烟用设施资源,推动闲置烤房综合利用,助力农民增收。在烟叶烘烤季结束后,烤房实行统一管理、及时维护、规范使用,并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拓展使用范围,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我们引导烟农利用烤房烘干玉米、辣椒、红薯等,尤其对中药材烘烤效果显著,为农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利川市局生产办负责人介绍。

对烘烤后辣椒筛选装袋
而今,在利川烟用烤房烘烤农产品已成为烟区广大农民的普遍选择。文斗镇辣椒种植大户袁德才同样将闲置烤房派上用场,在烤房群工棚内,他正忙着组织工人筛选、装袋烘烤后的辣椒。“今年种了70亩辣椒,全部用烤房烘干,质量好、色泽鲜,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说,利用烤房省去了新建烤房的成本,生物质颗粒燃料自动化烘烤温度精准,一人可同时操作多炕,效率高且成品色泽均匀;烤房工棚空间宽敞,便于筛选、装袋和运输,是理想的加工场所。
“烤房烘烤药材更有着独特作用,容量大、速度快、色泽好,能较好地保持药性元素,达到药商收购的质量要求。”南坪乡药农孙桔深有感触地说道,他在去年就开始使用闲置烤房烘烤大黄,连续烘烤20多炕,质量好从未有失误。
闲置烤房的“再就业”,不仅盘活了资源,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从烟叶到玉米、辣椒,再到中药材,烤房功能不断拓展,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绿色低碳的烘烤方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让村民的“钱袋子”愈发鼓胀,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烘烤中药材
如今,这些曾经的“烟叶专属设备”已变身“多功能烘干车间”,在利川的田间地头持续发光发热。通过创新利用,烤房不仅避免了闲置浪费,更成为助农增收的“聚宝盆”,书写了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