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广西宁明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服务中心在花山街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首个成体系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该街区将构建“全国研发、宁明集成、服务农业、辐射东盟”的产业生态,首批46家涵盖农资供应、智能农机、跨境物流等领域的企业已签约入驻,标志着我国边疆地区农业开放合作迈入新阶段。
区位政策“三重优势”奠定开放基础
宁明县地处中越边境,是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拥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湘桂铁路、南友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越南谅山省形成“一小时经济圈”;随着南宁至凭祥高铁全线贯通,该县已融入南宁半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实现从“边境末梢”到“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跨越。
“县域内120万亩耕地中,甘蔗、水稻、坚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85万亩,‘中国八角之乡’‘广西糖料蔗核心产区’等产业基础,为农业要素集聚提供了先决条件。”宁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绍劲表示,宁明将依托跨境区位优势,打造连接中国西南与东盟市场的农业服务“天然纽带”。
破解“三重困境”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供应链弱、产业链短、价值链低”的共性难题。宁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陆东平指出:“农资流通环节多、跨境物流成本高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80%农产品以初级原料形式外销,智能化装备普及率仅65%制约效率提升。”
针对上述痛点,社会化服务体系街区整合农资展示交易、智能农机租赁、跨境电商服务等功能,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实现三大目标: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85%,甘蔗、水稻等产业生产成本降低20%,培育50个东盟认证农产品。街区内设立的5G+AR农机体验馆、绿色农资检测中心,将加速生物育种、精准灌溉等20项新技术落地,推动农业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型。
“一核四区”空间架构创新运营模式
街区选址于宁明花山亿品街区,采用“一核驱动、四区联动”空间架构。核心服务区包含三大功能板块:3000平方米农资交易中心汇聚国内外龙头企业,提供种子、肥料、农药“一站式采购”;智能农机示范园配置无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50台套高端装备,打造“看机—学机—用机”全流程体验平台;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整合物流仓储、报关报检、直播带货功能,实现农产品“一键出海”。
运营层面创新“政府引导+品牌运营+企业参与+合作社联动”四维协同模式:政府负责政策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骆越时光品牌运营公司统筹专业化管理,46家入驻企业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展厅”提供定制化服务。值得关注的是,街区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农资全程可追溯,并依托跨境冷链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48小时直达东盟市场。
面向东盟输出农业服务解决方案
依托爱店口岸跨境优势,街区重点打造三大跨境服务平台:跨境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将定期举办中越农业机械展、热带作物种植技术研讨会;东盟农产品检测分中心推行RCEP框架下“一次检测、两国互认”机制;跨境服务输出基地针对越南、老挝等国需求,提供农机租赁、农技培训、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计划三年内培育10家跨境农业服务龙头企业,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标准、品牌走向东盟。”黄绍劲表示,该体系建设是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边疆实践,将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宁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