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共建红色文化育人课堂
  • 发布时间:2025-11-12 14:21:53
  • 来源:工商大学
  • 作者:罗海蓉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这就为培育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精神结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和价值取向,将其精准融入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全过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将会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精准把握红色文化内涵,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形成的可被人民群众开发利用的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遗存,如红色文艺作品、红色遗址旧址、革命纲领、红色精神等。“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等承载着我们党的奋斗历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所展现的这些历史成就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强化时代新人的党史学习教育,用红色文脉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文艺作品记载了那些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他们是培养时代新人最鲜活的历史榜样。如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姐,坚守阵地、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无畏牺牲的董存瑞,奋不顾身、勇堵枪眼的黄继光,坚守纪律、英勇就义的邱少云,“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等,他们是无数个杰出英雄人物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撬动了中国社会革命的齿轮,他们用汗水和刚强推动了中国社会建设的步伐,在中国的伟大历史中展现了高大的光辉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犹如一座座灯塔指引我们中华民族儿女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不同红色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西迁精神,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些精神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实践中所形成的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这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激励时代新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攀高峰。

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教育教学融入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思政课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围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编写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高质量教材和典型案例,合理利用红色文化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效果。此外,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程中加入相关红色文化元素,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影响力。同时,可以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探索建立与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品牌课程,让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特性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情景式教学模式。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适合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所展现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创设模拟教学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会议等,让时代新人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体验历史事件的变化、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大举动、加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善用“大思政”课堂,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活动

“大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阵地和思想文化的高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而且能够让时代新人在“大思政课”多种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场馆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着“大思政”课堂的重要育人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发一些导向明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研学项目,带领时代新人走出校园,走进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红色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场馆,引领时代新人重走革命之路、重温红色之魂,这种亲身体验让时代新人能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走来的伟大历史足迹,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这一路走来所形成的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此外,还可以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比如红歌会、红色征文比赛、红色故事会、红色话剧表演等一系列充满红色题材的学生特色活动,让时代新人在参与这些红色活动中去沉浸式体验感悟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自觉地进行学习和内化,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感,树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例如,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充分利用重庆本地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品读红色经典,传承红岩精神”红色读书分享会、“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红岩纪念馆研学活动等多种实践方式让党员学生深刻感悟红岩精神精髓,自觉担负起传承红岩精神的使命。

巧用数字技术赋能,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新载体

当前,以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5G、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时代新人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巧用数字技术去搭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新载体,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首先,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路径推送有吸引力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如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创造内容和主题的微电影、短视频、云展览、动漫、音乐等,这些符合时代新人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方式更能被他们接受和喜爱,从而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占领网络文化育人阵地,发挥育人实效。此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再现红色历史、重塑历史故事,增强时代新人的历史场景体验感,在逼真的场景中和沉浸式的互动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作者:罗海蓉,重庆工商大学)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22SKDJ01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培育时代新人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PY07)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东升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