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佬果然讲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好嘢陆续又来。”……日前,由中共封开县委宣传部策划,县文化馆统筹、县融媒体中心制作,封开县资深文化人、封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顾问袁巧平用粤语讲述首期播出《胡须佬有嘢讲》(封开非遗舞蹈《五马巡城》),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封开县以粤语为载体,以故事为纽带,将封开非遗故事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是封开在非遗传承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轻松幽默的本土化表达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胡须佬有嘢讲》的制作初衷与意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绵延传承的活态展示,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近年来,封开县一直致力于非遗的活态传承工作,通过整合培训机构、学校等多方力量,推动非遗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催生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的火花。此前,在县文化馆专业老师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共同指导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五马巡城》传统舞蹈就先后衍生出幼儿版、街舞版等创新形态,在省内多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亮相,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尽管封开县在推动非遗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非遗推广工作依然遇到诸多的瓶颈,这是摆在封开县急需予以解决的难题,为此,县委宣传部于2025年7月2日在县文广旅体局邀请袁巧平等封开文化人参加的封开县文艺家代表座谈会就如何将封开非遗通过讲故事方式推介出去共商对策。
封开作为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要地、广府文化发祥地、粤语发源地、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封开采茶戏”“封开山歌”等14个的省市级非遗享誉盛名,“五马巡城”曾参加上海世界博览会巡游,“麒麟白马舞"多次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的展演,与世界各地文化进行交流,这些都使封开成为探寻广府文化源头,触摸岭南文化根脉的历史宝库;也是推动制作《胡须佬有嘢讲》内涵意义与文化价值的动力。通过本土资深文化人用粤语讲述非遗故事,本土化表达,通俗易懂,形式新颖独特,是《胡须佬有嘢讲》的最大亮点。
《胡须佬有嘢讲》的主题内容与特色
《胡须佬有嘢讲》主题内容不仅有序,而且还涉及到《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等传统舞蹈,《封开杏花鸡烹饪技艺》《封开白马茶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状元莫宣卿》《封开秋社》等民间文学和民俗活动,达到十多个。作为封开资深文化人,被誉为“粤西第一声”的袁巧平,是中国音协会员,词曲作家。喜欢在西江、贺江撒网捕魚体验生活,漁民们都熟悉和喜欢他,亲切地称呼他为“胡须佬”。他很享受这个美称。“音乐与非遗不分家,能够在退休之后在荧屏上跨界讲述非遗故事,真的很荣幸!”《胡须佬有嘢讲》主讲人袁巧平非常自豪地说道。他说,当时在座谈会上,领导邀请其作为主讲人,并给予了极大支持与鼓励!凭借其早年在金融单位工作期间练就的口才,并有多年从事文化事业工作的资历与渊博知识,承担起非遗传播的责任与担当,尤其是将封开的美景、美食、广府文化成为三张亮丽名片融入《胡须佬有嘢讲》中,让更多人认识封开、了解封开!
《胡须佬有嘢讲》的社会效应与展望
袁巧平用粤语讲述首期播出《胡须佬有嘢讲》(封开非遗舞蹈《五马巡城》),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封开县文化馆负责人吕格珍表示,《胡须佬有嘢讲》首期播出是继丽堡舞蹈的“非遗里的中国”主题汇演又一成功实践。节目通过“胡须佬”这样一位亲切且接地气的形象,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把《五马巡城》这个承载着封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舞蹈带到大众面前。“胡须佬”袁巧平老师是封开县文化馆特聘的非遗顾问,他非常热心于群众文化及非遗工作的推广,此次节目打破了传统宣传的壁垒,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五马巡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马巡城》是封开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它融合了舞蹈、音乐、民间传说等多种元素。《五马巡城》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展示,更是深入挖掘了它背后的故事,比如它的起源与当地历史事件的关联,以及传承过程中那些感人的故事。
袁巧平在构思新一期《胡须佬有嘢讲》。图/黄瑛居
肇庆市文化馆馆长赵金强说,看完《胡须佬有嘢讲》首期关于封开非遗传统舞蹈《五马巡城》的内容,他由衷感到眼前一亮,并为这个优质节目点赞!他说,从节目呈现来看,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形式创新——以“胡须佬”作为讲述人,这种接地气又富有趣味性的设计,瞬间拉近了非遗与观众的距离,让原本可能“高冷”的传统文化变得亲切可感。而从传播实效来看,节目有四大亮点,值得借鉴学习推广!
亮点一:本土化叙事,讲透文化根脉。节目以封开非遗的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为核心,聚焦《五马巡城》,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传承脉络。“封开人讲封开故事”的模式,能让观众快速产生文化认同感与情感共鸣,既实现了有深度的文化传播,也有效扩大了封开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亮点二:专业主讲人,传递文化坚守。主讲人“胡须佬”袁巧平老师,是深耕文化战线一辈子的资深从业者。他的讲述不仅专业权威,更传递出对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热爱与坚守,这种精神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温度,也让节目更具感染力。
亮点三:数字化赋能,展现创新实践。封开在做好非遗基础保护传承工作的同时,主动拥抱新媒体与数字化技术,自主整合资源、联合本地媒体宣传推广非遗。这不仅是封开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更体现了非遗传承“守正创新”的时代思路。
亮点四:可复制经验,树立行业典范。节目通过精彩的封开地域特色故事,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当地文化魅力;其创新做法更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为肇庆其他区县的非遗宣传提供了宝贵借鉴,能有效推动全市非遗文化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次节目制作,充分展现了封开在文化传播中的创造力与行动力,更折射出肇庆全市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扎实努力。赵金强相信,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肇庆各区县会进一步受到启发,推出更多优秀的非遗宣传作品。
接下来,肇庆市文化馆也将加大对这类优质节目的支持力度,持续整合全市文化资源,为非遗传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助力肇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吕格珍作为封开县文化馆负责人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她期待未来有更多封开本土文化人、培训机构和学校加入非遗传承行列,让《胡须佬有嘢讲》既能守住传统根脉,又能融入时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真正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良性互动。她说,今后将继续在上级的支持与指导下,与县融媒体中心一起把余下13个省市级以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制作好并陆续播出,期待得到社会上更多,特别是年轻人的支持!(黄瑛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