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推动黎陶技艺文化创新 为乡村振兴赋能
  • 发布时间:2025-09-07 12:45:52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陈尧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1

    2025年9月5日,三亚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内热闹非凡,由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海南乡投教育控股承办的 “匠心传承・三亚市 2025 年黎陶技艺创新大赛” 在此圆满举行。15名来自三亚市 2025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乡土文化能人黎陶专题培训班的学员,以陶为载体,将古老的黎陶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巧妙融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创新实践展示。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匠心传承・三亚市 2025 年黎陶技艺创新大赛”由海南省省级非遗传承人符秋莲、董亚风,以及三亚市级非遗传承人符美愉共同组成了专业的专家评审团。他们从技艺传承、创意设计、市场潜力等多个关键维度,对学员们的参赛作品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综合评审。

6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紧紧围绕 “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 这一核心主题,要求学员们独立完成从泥料制备、拉坯成型到装饰烧制的整个复杂创作流程。参赛作品主要集中在生活器皿、文创摆件这两大类别,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了学员们无限的原生创造力。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团不仅对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还现场亲身示范,给予学员们悉心指导。省级非遗传承人符秋莲亲自示范泥料调配技巧,并着重强调:“黎陶的独特‘灵魂’就在于泥料的天然质感,在创新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化学釉料,而是要通过精准控制烧制温度和气氛,来呈现出黎陶自然而独特的色彩。”

微信图片_20250907101709_34_63

    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双龙耳黎陶罐》出自学员董佳佳之手。这件作品在传统黎陶器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 “双龙耳” 设计。在中国文化里,龙象征着神圣、威严与守护,这样的设计不仅让陶罐在外观上更加饱满大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创作者作为年轻一代对黎陶文化的热爱以及主动传承发扬的决心,寓意着要成为黎陶技艺的坚定 “守护者” 。

微信图片_20250907101714_44_63

    获得二等奖的作品同样亮点十足。学员董露玉的《荷叶上的青蛙》,造型独特,以荷叶为主体,巧妙地融入了青蛙的形象,栩栩如生,传递出鲜活的自然气息。在黎族文化中,青蛙代表着吉祥、多子,寄托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人丁兴旺的期盼;荷叶造型则展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深刻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彰显了黎族制陶工艺独特的审美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黎族历史记忆与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

4

    学员董绍益的《荷间蛙嬉,鱼逐陶梦》,陶器表面精心雕刻了荷叶、荷花、青蛙、蜻蜓、双鱼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映衬,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其中,双鱼图和青蛙一样,在黎族文化里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美满、子孙繁衍的美好祈愿。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现代审美,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同时,作品中融入的水、陆、空动物元素,还蕴含着对黎陶能够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走向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黎陶魅力的美好期许。

2

    学员符玲慧的《蛙绕星池陶》也别具一格。作品整体呈五角星形状,星星在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宇宙、秩序和方向,泥土代表着大地、母亲和本源,青蛙则寓意着生命、雨水和繁衍。这件作品将天、地、人以及宇宙万物的概念完美融合在一件日常陶器之中。它由泥土塑造而成,在泥土捏成的星星上,跳跃着五只青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黎族人民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如今,三亚市正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重要支点,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助力黎陶技艺从传统手工艺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 。

 

责任编辑:陈尧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