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仓西,洛水黄河相汇处。
嵩山苍龙尽情向东北方向宣泄,过龙尾,绕仓西嘴,黄河就在眼前。
站在老家仓西,抬眼向北就是神都山,也叫大力山,村人多叫北邙。依山傍水,很符合“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明堂清亮” 的格局,小时常听到北邙是“人世帝王谷”的说法,从东汉到唐宋,数十位帝王、上千位王公贵族与大臣名士葬于这山这岭,既是历史的活档案,也堪称华夏的“地下通史”。
小时,父亲为神都山讲过一个传说:大唐年间,武则天长安称帝,把老家东都洛阳定为“神都”。国人为迎合皇上心意,把洛阳北边,历史上很有名望的邙岭,尊称神都山。更重要的是,武媚娘想做皇上,必须找个缘由说法,有人就虚构了,天上圣母降临的传说。就有了叫唐同泰的人,他向武则天奏表,在洛汭正想入睡时,看到天穹一道红光直下入河,整个河面顿时红光四射。他潜入水中获得一块发光的石头,很想敬献媚娘。媚娘大喜,命人速速呈报。经诸位大臣仔细辨认,发现石头上还有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八个大字。顿时朝野震动,这是天降祥瑞啊,昭示人间,武则天登基称帝,大唐将更加繁华。
武则天喜出望外,赐此石“宝图”,出神石之地为神都山,山下洛水为永昌洛水,封洛神为显圣侯,严禁在洛水打鱼垂钓。赐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大赦天下,并在河图洛书圣迹,举行声势浩大的祭嵩山拜洛水活动。
伯父从不信这个。他对我说,别信胡编乱造。
山,是秦岭的延伸,属秦岭山系。叫北邙,崤山支脉,二三十公里长,西起徐柏坡,东至神堤河洛汇流处,是邙岭最东段。神都山很早就有了,原来叫神头岭。这和春秋时的智襄子有关。智襄子是晋国很有名望的官吏,在“三家分晋”“六卿专政” “四卿并立” 过程中能力超众,深受国人的拥戴。但,又刚愎自用、傲慢无礼、贪婪无度。兵败后头颅被割,刮干皮肉、涂上油漆,制成酒器,有了 “身首异处” 的惨局。民众为了怀念他,用木头为其雕刻头颅下葬,他的封地,就成了神地,岭,就成了神头岭。最后就叫成了神都山。
黄帝东巡河,在神都山的尽头;那里有个伏羲台;还有伏羲祠,伏羲氏曾在这里受河图洛书启发演绎太极阴阳八卦。
喜神,泰逢氏建都于山中,神都山因此得名。
但,山下的北魏石窟寺的确存在。老辈子人叫希玄寺。和仓西嘴边的人家近在咫尺,时常有吃的啥饭?今天忙啥的问候传来飞去。距今1450多年前的 5个石窟,7000多个石雕,以国内唯一的18组帝后礼浮图扬名天下。穹顶的飞天造像,人向前飞,头向后看,回眸一笑的丰富情感流泻千年,国内任何石窟均无。高大的中柱形佛足下,一佛三面世间罕见。还有千佛龛优天王,送子观音前世的双面鬼母子,佛龛底部的北魏中国民间乐器演奏集成,等等,琳琅满目回味无穷。
山的背后就是娘娘洞了。
相传,女娲在东山的伏羲台下的羲皇池造出了人类。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战败的共工,羞愤地撞向西方的不周山,谁能知不周山是擎天之柱啊,瞬间,撑天柱被撞折断了,天塌地陷,整个世界漆黑一片。
这时,山林起火,洪水喷涌,龙蛇猛兽开始祸害新生的人类。女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下决心补天,终止这场灾难。女娲是用五色石冶炼后,堵填了天上的黑窟窿,随后斩杀了作怪的大河乌龟,再用龟的四只爪子,当作四根柱子,重新把天支了起来。还擒拿了人间的黑龙,还光明于河洛大地,让一河两岸人民,重新过上了太平生活。
匆忙之间,神龟的脚跟没有站稳,向西北略有倾斜,日月星辰都很自然地归顺向了西边,地势也向东南倾斜着,江河之水也都向东南奔流。一切归顺之后,女娲累了,就歇息在黄河边的神都山下。
至今女娲洞仍在。附近村民把求签的红布绳头,牢牢系在洞的周围。
未上学前,400多米的洛水河面,我凫个来回没有一点问题。担心下河被淹,母亲不知揍我多少回。
明嘉靖34年巩县志记载,在洛汭仓西河洛大堤东北角,距北城墙数丈,曾有河洛坛一座,很多史书记载,这是修坛沉璧祭天处: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还有后来的武则天等等不少帝王,都在此修筑祭祀高台,禅让帝位,祈福国泰民安。我和伙伴,曾在旧址搬些砖块,在河中央抛出,然后手拉手围个圈圈,扎猛子捞着玩耍。
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视未涉足过的齐、鲁、楚、韩、燕、赵、云中等“龙兴之地”,巩固统治、宣示权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四次经洛汭奔赴四面八方。
据南朝陈代的僧人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音乐专著,清人马国翰《太平御览》《初学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讲,秦始皇曾在洛汭从事祭拜活动,满朝群臣和众百姓一起唱响《祠洛水歌》;“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祷,色连三光”。还有“神异传说”,黑头公从河中窜出,受天宝的相关描述。我想,这也许是帝王写诗的最早记载了。
《乾隆十年巩县志》说:邙山在县北三里,西拥昭峣,当河洛之间,为神堤之障,古号“秦头魏尾”。大意是东方日出,万物自东方而生,秦岭和秦国源自大河,在河洛这里开始,是秦头。而这里连年战乱,你来我往,春秋时的魏国在开封,而他的地域扩展到温巩一带,这就有了魏国的尾巴,再往西大秦帝国了。
大力山不远处,1993年初发现了洪沟遗址。是距今25万-30万年前,古人类猎取大象的文化层。村中马姓村民,在破窑洞喂了一头猪。那猪拱来拱去,显露出地下洞穴。当年,共发掘清理出8个猎杀大象的陷阱,发现至少4头成年大象和幼象的骨骼标本,人为设置的陷阱堆积层宽5米开外,长20多米,厚近4米。出土人工打磨制作的石器、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球等700余件。那些捕猎用的石器,至今仍异常锋利。一位参加发掘的同志,因不小心,还划破了手指。可见河南简称豫,渊源很久。
陷阱坑中,收集出土的纳玛象、肿骨鹿、斑鹿、偶鹿类动物化石数百块,上边或砍或砸的痕迹十分显著。骨化石、石器、炭屑和烧土共存,设伏,围猎,捕杀,尸解,分食于一体。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尽显河洛人聪慧的胆略和气吞山河的群体捕猎场景,张扬着早期河洛文明华夏文明奇异多姿的灿烂曙光。
1957 年7月,故宫博物院冯先铭等专家,在附近的盘古水河湾,发现了唐三彩御用窑址。
1984 年,发现了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的獠牙蚕雕,北斗九星,气吞山河。
同年发现的花地嘴,让墨玉牙璋和朱砂绘陶瓮大放异彩。
然而,自1993年洪沟遗址发现,到1994年发掘整理,整整30年过去了,我问了当地人,也问了住在那里,很亲近的家人,他们竟一无所知。
是啊,我是在想不该想的。
在忘不该忘的。
也在写不该写的。
我为走远的巩县感到悲哀,还有我的大河,我的洛水
写在2025年的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