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百年故宫博物院的“青春密码”
  • 发布时间:2025-11-04 10:18:57
  • 来源:人民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讲述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朱鸿文

《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伯远帖》《诸上座帖》《上阳台帖》……“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开幕一个月以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观众纷至沓来。不少观众尤其是持有年票的观众更是多次到访,表达对这场文化盛宴的由衷喜爱。

展览以“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篇章,共同绘就故宫博物院的壮阔百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与时偕行,故宫博物院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焕发出时代的光彩,青春常在,风华正茂。

我们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一代代故宫人以敬畏之心、珍爱之情、扎实之举,倾力守护故宫古建筑及珍贵文物,让这座六百多年的紫禁城愈显庄严恢弘。

面向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的工作重心之一。在守护好紫禁城、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我们持续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展陈内容,让大家看得更多、看得更好,获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体验。2022年底,故宫博物院北院奠基,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文物修复与展陈条件,更好满足公众对文物欣赏、文化共享的多样需求。

守正创新,活力不息。故宫及其藏品,蕴含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还是跨界合作的多元探索,我们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数字文物库”里,有15万多件文物的高清图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全景故宫”实现随时随地游览四季变换的紫禁城;《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 故宫》《只此青绿》《故宫之声》《甪端》《猫神在故宫》等文艺作品,让庄严的紫禁城变得亲切可感、生动鲜活。

昔日紫禁城,今朝博物院。走过百年风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诚敬典守,匠心传承,加快“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步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人文底蕴切实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民网记者韦衍行整理)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