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旧司藤谷藤茶基地采摘藤茶。
金秋时节的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硕果盈枝,丰收在望。
来凤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藤茶、粮油、油茶、黄精、畜牧五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生态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硒+X”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协同并进、融合发展。
今年1月至9月,来凤县新增3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发展富硒产业基地3万亩,实现富硒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25.7亿元。
筑牢五大产业根基
10月9日,在大河镇大红山村现代农业产业园,30余名项目专班人员正忙碌于土地流转及厂房基建等前期工作。
今冬明春,来凤县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大河镇建设高标准藤茶种植加工基地和恩施土猪养殖加工基地。
大河镇与旧司镇同属来凤县现代农业产业带的核心区域,藤茶是来凤县支柱产业之一。
2023年以来,来凤县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央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资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资金等上级资金逾亿元,沿旧司镇水田片区和大河镇大红片区集中打造“藤谷”产业带,有力支撑富硒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30公里外的三胡乡安子堡村,科技特派员伍发明正组织农户种植七彩油菜。
2014年,看准当地富硒土壤与独特气候的发展潜力,县种子站干部伍发明创办来凤县富民种业专业合作社,在三胡、大河、旧司等6个乡镇发展富硒水稻良种繁育,产品畅销福建等地。
今年水稻良种收割完毕后,伍发明紧接着在稻田里抢种了一季富硒七彩油菜。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全国市场前景和生产技术基础等优势,来凤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藤茶、粮油、油茶、黄精、畜牧五大产业链。
——组建派驻藤茶、油茶、黄精、粮油、畜牧、硒食品产业集团的工作专班,印发《来凤县五大产业链(驻企工作队)工作目标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分工与年度目标,推动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马铃薯示范基地1万亩、油菜示范基地0.32万亩、藤茶标准化种植基地0.5万亩、蔬菜示范基地0.35万亩、黄精标准化种植基地0.5万亩、堇叶碎米荠种植基地20亩;新增存栏3000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2个,发展酉水鸡养殖5万羽;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3.76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富硒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依托科研院所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研发精深加工农产品,推出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品。藤茶新食品原料扩项工作已基本完成,藤茶药用价值申报立项正积极推进,旨在突破其仅限于饮用的现状。完成来凤藤茶全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并围绕藤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开展产品研发,建成中药材饮片、精油提取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完成藤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饲喂有效性研究,编制形成新食品原料藤茶研制报告。针对藤茶疑似炭疽病加疫病的防治,正与州农科院联合开展相关技术试验。
精心呵护市场主体
10月8日,湖北恒贸茶油有限公司标准化车间内机器轰鸣,70余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序作业。经过烘干、脱壳、压榨、精炼等18道工序,成品茶油源源不断产出。
来凤县是湖北省油茶重点县。1999年,彭大波创立恒贸茶油有限公司,从事油茶种植与加工。
油茶加工中产生的大量茶枯副产物,过去仅能做肥料。2023年,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恒贸茶油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协助企业成功提取茶皂素,并开发出护肤系列产品,实现变废为宝。目前,企业已建成冷榨、茶皂素提取、精炼脱蜡等5条生产线,推出5款新品,销往重庆、广东、浙江、湖南、贵州等地。历经数年发展,恒贸茶油有限公司已成长为来凤县重点富硒油茶加工企业,跻身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湖北金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来凤县规模最大的藤茶精深加工企业。
2020年,在武汉、来凤两地政府支持下,金睿生物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年产150吨黄酮、2000万支牙膏、300万瓶消毒液、6000万袋袋泡茶等藤茶精深加工生产线。2022年,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将黄酮提取率提升至80%。
黄酮提取技术的不断突破,为来凤藤茶产业从单一的袋泡茶向药品、日化品、食品等产品跨越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以普通藤茶为例,1公斤干茶最高售价80元,而从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每吨价值超30万元,实现了一株藤茶‘吃干榨尽’。”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方介绍。
目前,金睿生物已开发出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消杀产品等5大系列70种产品,2024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在金睿生物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来凤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成立藤茶发展研究中心、来凤藤茶产业研究院,开发出藤茶食品、药品、保健品、日化品等7大类238种产品,推动藤茶产业持续向精深加工领域迈进。
来凤县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市场主体整合资源、降本增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引导市场主体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在产前、产中、销售等环节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扶持。
——组织申报并兑现年度涉硒农业企业在厂房租赁、电商运营、蔬菜种植、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创建、企业培育、平台建设、突出贡献等方面的奖补资金。
——聚焦资源优势,精准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硒农业产业招商项目。
——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来凤县藤茶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动品牌走出深山
9月29日,“来凤藤茶边疆行”品茗推介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办。新疆是连接中亚地区的桥头堡,当地居民素有饮茶习惯。
推介会上,各方代表围绕“藤茶进疆”路径、标准共建、品牌共塑、市场共拓等议题深入交流。
“来凤藤茶边疆行”活动先后走进新疆国际大巴扎、赛里木湖景区等地,通过来凤藤茶技艺非遗展演、现场品鉴与产品推介等形式,开拓新疆市场。
来凤藤茶的品牌推广不止于国内。
10月9日,为期6天的“楚天好茶海外行”活动在德国科隆落幕,来凤藤茶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展会上,农园(恩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龙须藤茶、拼配茶、藤茶精油等产品参展,通过现场冲泡品鉴与功效讲解,吸引了众多欧洲茶叶经销商和观众的关注。
欧洲消费者对来凤藤茶消炎解毒、抗氧化的功效表现出浓厚兴趣,其清新回甘的独特口感广受好评。便捷易泡的袋泡茶因契合快节奏生活方式,成为现场咨询热度最高的产品。
德国本土虽不产茶,但凭借成熟的贸易体系,已成为欧洲茶叶加工与再出口的重要枢纽。仅2024年,德国就向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再出口茶叶2.14万吨。一边是旺盛的消费需求,一边是全欧洲的辐射能力,德国自然成为来凤藤茶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要地。
近年来,来凤县高度重视富硒品牌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为做强“来凤藤茶”“来凤姜”“来凤酉味”等区域公用品牌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动农产品出山。
——组织108家涉硒市场主体,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及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户外广告屏及北京至上海的高铁列车投放来凤藤茶、恩施硒茶广告。
——实施“百城千店”工程,在北京、武汉、青田等地开设来凤特色产品旗舰店和体验店,用于产品展示、销售和客户品鉴体验。
——连续举办3届国际藤茶大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40余家主流媒体对来凤富硒产业发展成果进行了集中报道。
从深耕五大主导产业,到精心培育市场主体,再到推动品牌迈出国门,来凤县正沿着“硒+X”的生态发展路径稳步向前。展望未来,来凤县的富硒产业画卷必将愈加绚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