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用一首诗: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先祖,那些功名显赫的皇上曾叮嘱我们,对平民百姓只能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去亲近,去尊敬;而不能作为皇权下的奴隶,去肆无忌惮的愚弄,去轻视怠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当家做主的主人;只有百姓的生活安稳了,社会才会有根本,国家才会安宁。
朋友,能意识到这是2570多年前所说吗?
能意识到出自中国首部经典巨著《尚书》吗?
能知道她产生于黄河和洛水交汇之处吗?
知道他叫《洛汭五子歌》么?
知道现在洛水河岸,有一个村子现在仍然叫五龙口么?
很早以前,在这片山水之间,仓西嘴和对岸的五龙口,唇齿相依。
老家仓西,统称洛水对岸的村落为河那沿。河那沿的五龙口的西邻蔡沟,东抵古桥,背靠石板沟。
我小时,同院王嬷嬷,把大姑娘嫁到了河那沿白家。同院姨父的侄子,也迎娶了河那沿白家姑娘做了媳妇。到了我们这一代,哥哥的儿子也把河那沿的姑娘迎进了家门。
那时,河那沿的集市,因交通不便,山货,手工打造的农具,日杂用品琳琅满目,十分便宜。市场熙熙攘攘,仓西人大都不愿吭哧吭哧走几里路,进县城购买东西。
划几下船,总比走路节省时间,省力。
若搭乘摆渡,要船票,或掏5分钱。
有一年冬天,王嬷买了口半大铁锅,在河那沿沙滩上吆喝过河。我只好撑了小鹰船,就是两边有不宽的长斗,中间可站人,吃水很浅,一般用长竹竿扎到河底撑船。水深蹲下,用小木板向后划水那种。没什么载重,速度很快。
船斗窄,铁锅宽一点,王嬷把铁锅放在上边,也算稳当。那天有风,走着走着,浪花把铁锅打进了水里,王嬷伸手探身去抓,一下掉进了水里,我慌乱之间也下去了。岸边的闲人看到了,即刻引发一阵阵的哄笑。
王嬷是这样说五龙口的:五龙,指远古皇家的五个兄弟。当了皇上的老大,不理正事,游手好闲,整日在南岸的深山老林打猎游玩,100多天都不回家,一个善于射箭的打猎好手:羿,领着国人趁机占领了皇宫。皇后娘娘只得带众孩子沿河东逃安身。在洛汭一起反思,回想讨论,每个孩子都发了言,谈过错得失。后发愤图强,起兵夺取了皇位。为了纪念这个伤心之地,山口叫了五龙口,山上流下的泉水叫五龙溪,门前储水的水坑叫了五龙池,后人为了纪念还建了五龙庙。
洛汭五子歌整篇,分引言和五个人的作答。
开篇: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太康白当了皇帝不理事,贪图安逸享乐。面对百姓的离心离德,渐渐疏远,依旧荒淫无度。在洛水南面山中打猎,一百多天都不理朝中事务,失信失德。这让有穷国的猎手羿,利用百姓的不满,篡权成功。太康失去了皇位,兄弟五人只得跟随母亲逃亡于此,用先皇的反复叮嘱作歌,追述对大禹的怀念之情。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祖先大禹曾这样训诫教导我们:对待百姓,只可亲近,不可轻视贬低。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天下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在某种程度上,都比我们强许许多多,如不敬畏,行么?很多过失,绝不是等到积怨很深了才去处置,必须早做打算提前谋划。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祖先大禹还这样说过:皇宫内沉迷于女色,皇宫外沉溺于狩猎游玩。喝着最好的美酒,耳边是靡靡之音,热衷于修建高楼大厦的华丽,讲究豪华雕饰墙壁的虚表。只要沾染上其中一条,没有不亡国的。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当初祖先尧帝,是靠德才,拥有了中原天下。太康如今根本没有先皇的治国之道,这才败乱了国家的法度纲常,导致灭亡只是早晚之间。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我们的英明祖先大禹,堪称万国的君主。他有许许多多治理国家的理念法典,都流传了下来。当初,社会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国富民安。到了太康啊,荒废了祖先的功德功业,覆灭了宗庙延续的信仰体制,断绝了祭祀尊崇的信念!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唉!是我们自己毁灭了自己,现在能回到哪里去呢?这是无限的悲哀啊。天下的百姓都在怨恨我们,我们又能去依靠谁?投奔那里?内心郁结着羞愧,充满了伤心悲痛,但脸上还得表现出镇定镇静,认真去正视去面对。这是我们的太康所造成的,现在都在后悔没有用,要去想如何挽回?
洛汭,远古就是“君权神授”的望地。伏羲氏在洛汭受河图洛书,接受天赐祥瑞,创建阴阳八卦。黄帝在洛汭受天命,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以巩固统治合法性(见《水经注》)。帝尧也修坛河洛,获天命认可,禅让帝舜(见《帝王世纪》)。帝舜依尧,遵古礼,受天命(见《宋符瑞志》)。大禹,“禹贡导河,东过洛汭”,也在此受洛书。“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见《竹书纪年》),得治国大法(见《洪范》)。商汤帝:“东至于洛,观帝尧之坛,沉璧退立……赤文成字,言夏桀无道,汤当代之”,祈求伐桀的合法性(见《竹书纪年》)。周公定都洛邑,“与成王观于河洛,沉璧,礼毕王退,”祈求天命佑护(见《竹书纪年》)。武则天沉璧于洛,加封神都山和洛水,禁止攀爬捕鱼,重塑登基的合法性,祈福国泰民安(见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请不税关市疏》)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翻阅史料,洛汭五子歌在《史记》,在《竹书纪年》,在《后汉书》等文献中也有相关描述。
现把事情经过整理如下:最初的皇位均由子民举荐选拔,从禹的儿子夏启开始,才有父传子,子传孙的世袭制。夏启拥有眷夫人,富邑氏,徐妃三位夫人。但只有徐妃生下太康,元康,伯康,中康,武观五子。夏启死后,长子太康沿袭老爹的旧制,传位做了皇帝,又迁都城于洛阳偃师以东的二里头。几乎所有的历史考古学家,都认同这一点。
太康做了朝廷,传承了老爹的专横跋扈,荒淫无道习性。谁有意见,杀谁。一日外出打猎,宫廷发生政变,也是中国史书上的首次宫廷篡权,仅仅是把太康一家的老老少少赶出皇宫,并没杀人放火,血洗上朝的贵族大臣。可后来的朝代更替就不一样了,新的王朝建立,没有不斩杀上朝元老的。
徐妃带着五个真龙天子沿洛水东走,在洛汭荒山野沟暂且栖身。后来村子就有了五龙村之名,村口就成了五龙口。也就有了在洛汭思念大禹,追忆皇恩,唱响《五子歌》天地佳话。
羿,流放了太康。但,终归是篡位,天命不符,只得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做了傀儡皇帝。仲康病死,羿又扶持了仲康的儿子相,但夏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依旧是羿。随后,羿的野心欲望更加膨胀,废相称王,自命为帝,斩杀了相。后来,羿,也被手下寒浞所杀,还做成了肉饼。
那天,幸亏距河岸不远,凫水把王嬷,把铁锅送至岸上,一身湿淋淋的,狼狈之像可想而知。
相的儿子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获得帮助,联合旧部,赶走了寒浞,重新夺回了王位。六七十年间,夏王朝从"太康失国",经历了洛汭唱响五子歌,再到"少康复国"的天翻地覆。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洛汭名扬天下,声震寰宇。
洛汭,“天下之中”,是沟通天地人的神圣场所。
洛汭,能获得上天庇佑、风调雨顺、政权永固、百姓安康。
但,十年浩劫,五龙庙悉数被毁,片瓦皆无。
洛水,抽沙设坝,四五百米的河床,早已化为弯弯曲曲的壕沟。
仓西滩东北角的河洛大堤外,《民国巩县志》尚有河洛坛遗址的记载。那堆我小时下河玩耍的大青砖,早已荡然无存,渺无踪迹,现已是满目黄沙。
仓西菜乡已永久消失,再也别想,慈禧太后说好吃的仓西萝卜了。
唯有亩产千斤小麦水稻的仓西滩,那个永久基本农田上,营建起的一栋栋高楼大厦,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