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样板
  • 发布时间:2025-09-17 14:59:18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朱家伟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再次对文旅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西双版纳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一直是西双版纳的“金字招牌”、亮丽名片。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真正让文旅产业成为驱动发展、拉动内需、带动增收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024年,西双版纳州接待国内外游客7044万人次、同比增长13.44%,旅游总花费1058亿元、增长8.4%,旅居人数68.05万人、增长20%,旅游相关行业税收5.93亿元、增长20.64%,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5cb043a87d601df80b3c8d042e795fd1

串点成线连片,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我们坚持把西双版纳作为一个大景区,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养”等要素,开展景、产、城共建联动的创新实践,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样板。

聚焦“全域旅游”来谋划。把全域旅游作为重要板块纳入“十五五”规划,落实“引客入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十条措施,深化最美旅游城市建设“十大提升行动”,完善嘎洒产业集聚区—西双版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差异化推进景洪市最美旅游城市、勐海县茶旅康城、勐腊县雨林边城建设。加快景洪主城区和勐罕片区、勐养片区“一主两副”规划编制,推进橄榄坝国际旅游经济聚集区、勐仑镇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科普艺术体验区等一批旅游强镇建设,构建以景洪为核心、勐海勐腊两翼联动、辐射带动重点乡镇、特色小镇星罗棋布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聚焦“一江两线”来布局。“一江”,是以澜沧江为发展轴,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经济带,丰富澜沧江及沿岸旅游新业态,提升全州景区景点软实力,辐射带动全域发展,加快构建江河相连、山水相映、林在城中、产城融合的世界旅游名城。“两线”,是以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沿线、边境口岸沿线综合开发为双轮驱动,大力发展乡村边境游、跨境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兴边富民产业带。

聚焦“千亿级产业”来打造。我们将持续巩固和放大旅游业发展优势,围绕“三大经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实施4个千亿元级、6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让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到2027年,力争全州文旅康养旅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26%以上;到2030年,实现旅游总花费达1400亿元。

7a817948469b536c86a0132a9ffbb901

坚持融合发展,塑造文旅康养产业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我们将聚焦产品供给、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消费、旅居康养等,构建“科技+文旅+百业”全时全龄全域全球现代旅游业体系,突出“五个目的地建设”,走好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打造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目的地。链接全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资源,以热带雨林生态观测与多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实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行动,丰富雨林徒步、探险探秘、文化体验等“研学+”业态,举办游泳、自行车、汽摩越野等体育赛事,推出“春绿—茶山雨林巡游、夏蓝—泼水傣迪狂欢、秋彩—古韵乡愁体验、冬暖—康养旅居胜地”四季品牌活动,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打造主客共享旅游体验目的地。通过科技赋能,推进第二轮A级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及新场景植入项目,打造更多“AI+”数字展览和演艺新场景,建设“主客共享”城市休闲街区、“雨林数字游民”目的地,构建一批文商旅体“一站式”消费空间,形成“科技赋能体验、文旅塑造品牌、百业延伸价值”的产业发展闭环,让游客在感受自然、文化之美中,体验前沿科技文明之美。

打造普洱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依托独有的古茶山资源禀赋,聚焦茶山、茶村、茶人,统筹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深化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以三产(旅游服务业)促二产、融一产、带生态文明。积极开发茶庄园、茶观光、茶体验、茶养生、茶研学等旅游产品,打造“百里古茶山”旅游环线,塑造茶村旅居体验新品牌,真正做好茶旅融合文章。

打造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充分挖掘傣医药、温泉、森林、气候等优势资源,培育生态康养、避寒养生、医疗保健、旅居养老等康养旅游示范性产品,促进“医、养、健、美、游、食”深度融合,打造“国际避寒康养之都”。统筹推进八大旅居业态,加快版纳时代、歌朗河、神石山、孔雀宫等城市康养度假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差异互补打造房产、乡村、酒店三大旅居产品,着力建设国际医养旅居示范区,持续叫响“旅居云南”西双版纳品牌。

打造面向东南亚跨境旅游目的地。落实好东盟旅游团免签等政策,与澜湄次区域国家主要旅游城市共建国际旅游城市联盟,破解中老铁路口岸“两地两检”难题,恢复西双版纳—清迈国际航班,开通西双版纳—曼谷、西双版纳—新加坡国际航线,恢复澜沧江-湄公河水上国际旅游、打洛边境一日游,加快勐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推进昆曼国际旅游廊道、中缅泰边境旅游廊道、中老柬越旅游廊道、昆万国际旅游廊道、景琅国际旅游廊道建设,推动构建“西双版纳+清迈+曼谷+万象+琅勃拉邦”的多国联动、双向环游的跨境旅游线路,合力打造中老缅泰柬越“黄金旅游圈”,构建面向东南亚重要旅游集散地,进一步提升西双版纳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7a817948469b536c86a0132a9ffbb901

强化法治思维,优化文旅诚信市场新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我们把诚信市场建设作为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深入推进“依法治州”,扎实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构建诚信文旅环境,让广大游客在西双版纳放心游、安心游、舒心游。

优化监管体系。以“一个中心、九项制度”统领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综合指挥中心及工作专班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旅游团队监管、投诉回应、经营单位管理、跨部门联合执法等制度机制,健全“调度指挥—任务分发—部门落实—信息反馈—检查评估”工作闭环,压实各部门、各县(市)监管责任,畅通12345热线、“一机游”等投诉渠道,坚持“5分钟内响应、24小时办结”高效办理游客诉求。

规范行业标准。细化西双版纳州康养小区建设三级标准,制定完善森林徒步、民宿管理、研学旅游规范等地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新业态发展“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有效填补文旅新业态新领域监管空白,为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打造诚信品牌。持续开展旅游行业诚信经营及服务质量培训,对旅行社进行动态管理,推动重点涉旅企业信用和导游服务质量评价全覆盖,培育优质旅游服务品牌。认真落实《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建立涉旅行业联合惩戒机制,持续发布文旅“红黑榜”,将行政处罚的企业主体和个人录入相关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公示,并实施市场准入限制,大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罚”的社会氛围。(作者系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

责任编辑:麦子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