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中国以减贫重新定义“发展权”
新华社记者谢佼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发布《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智库报告,总结了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创新实践、理论探索和显著成效,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独特贡献与大国担当,为全球减贫事业带来深刻启示。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时间检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正日益展现出更强的科学性与更广泛的普遍性。中国减贫治理的理论框架不断丰富、方法路径持续优化。不仅是经济指标的改善,更是对“什么是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的创造性回应。
以人民为中心的减贫理念,不同于传统福利国家的现金救济,超越了西方“保障基本生活”的减贫范式。从“生存权保障”到“发展权赋能”,中国始终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摆在最紧要、最突出的位置,以民族、地区、贫困户“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通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完成“小康”“大同”等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当代诠释。
中国减贫治理模式的基本遵循,正在从“中国特色”迈向“全球共享”,成为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思想财富,提供了更强调精准、务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效路径。中国减贫体系的成功实践就像一束火炬,照出了全球减贫事业新的可能性。
中国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志智双扶”“开发式扶贫”等核心理念,以及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的系统主张,为解决贫困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精准扶贫”理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操作标准和实践指南。
减贫不仅是数字的清零,更是文明形态的跃升。作为全球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减贫实践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道理:消除贫困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新奋斗的新起点。
中国减贫的本质,是对“发展权”的重新定义。发展中国家不再是现代化浪潮中的追赶者,而是平等的共创者,这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凝聚更大合力,激发前所未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