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中旬,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南民族大学组织的科研调查队,在保护区内拍摄到了胡蜂猎杀竹节虫的影像画面。
据科研人员描述,胡蜂先是对竹节虫的胸部发起了攻击,用嘴不断撕咬,竹节虫也不断地用四肢挣扎。

在胡蜂长时间攻击下,竹节虫失去了反抗能力(陈奎 摄)

竹节虫尾部被咬断,只剩下头部与一部分身体(陈奎摄)

胡蜂啃食掉了竹节虫尾部的一节,后衔着飞离了第一现场(陈奎 摄)
胡蜂猎杀竹节虫看似是 两种昆虫的“普通”互动,实则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完整与生态保护成效的双重证明。对生物多样性而言,它体现了从生产者到次级消费者的链条闭环,说明区域内物种不是 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稳定系统;对保护区保护工作而言,它印证了 “以旗舰物种为核心、兼顾整体生态” 的策略正确 —— 保护金丝猴的同时,也保护了其栖息地内的所有物种,最终实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存续。
这种非核心物种的自然行为观测,也为保护区后续的生态监测提供了方向。即通过关注中小型物种的种群动态,可更快速、精准地预警生态系统的潜在变化,进一步完善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