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 发布时间:2025-07-03 10:36:52
  • 来源:央视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十八般武艺”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新职业。

2025070306315078744

位于北京亦庄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的冠军——天工人形机器人就诞生于此。每天早上,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徐志远和他的团队,就在这里开启一天的工作。

2025070306321350336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算法专家 徐志远: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机器人去商超里面帮我们购物,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去工业场景里面分拣物料,需要教会它怎么把物料放入正确的筐里面。

如果把人形机器人看作运动员的话,那么徐志远的团队就是“教练组”。每天,“教练组”不仅要为机器人设计一系列训练课程,还要“手把手地教机器人做事情”。

2025070306322875695

徐志远:比如说,(把物品)从这个货架上抓到箱子里面,它其实算是一次轨迹动作。像这样的轨迹动作,每天不同的任务会重复大概100到150次,基本上操作人员三个月左右会达到一个非常熟练的水平。

2025070306324399407

用多大的力度抓取物体,什么时候可以松手放,这些在人类看来轻而易举的操作,对机器人来说却是一件难事。“教练组”的工作之一,便是在多样化的场景中,训练机器人的肢体灵活度,以及在物体识别和力度把控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徐志远:比如说在商超场景里面,它采集水果的时候,有的时候他相当于离这个篮子还比较高的时候就放下去了,这个时候如果它是一个真实的水果,可能会被砸坏。像这种工业环境,我们其实是希望它能够速度更快一些,因为在工厂里面大家节奏都很快。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组”会采集机器人的关节轨迹、视觉信息、力觉反馈等多个模态的数据,后续会被用于机器人学习模型的训练。而对于不同场景,机器人训练师的训练重点也各不相同。

2025070306325818026

徐志远:这个场景我们主要是做一个巡检的操作,巡检操作和其他一些抓取操作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它需要多看,所以我们现在训练这个机器人看的能力,这种感知的理解的能力,你可以尝试动动头,把这个头仰一仰。

今年24岁的吴广也是“教练组”中的一员,之前是一名羽毛球教练,从小就喜欢酷酷的机甲战士,他认为机器人训练师需要手眼脑共同协调,很有挑战性。

2025070306331481308

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 吴广:机器人虽然没有生命力,但是你要把它当成一个你的玩伴,也是可以的。

徐志远:还是需要对机器人有一定的热爱的,你喜欢每天和机器人在一起工作,相当于操控这个机器人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新职业的崛起,是时代赋予劳动者的机遇,也是社会进步的见证。在徐志远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于机器人的操作精度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将需要更多有经验的机器人训练师投身这一行,但目前这个新职业的缺口还非常大。

2025070306332768174

徐志远:逐渐地看到机器人在成长,它的技能会越来越强,有点像教练带队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强,自己也会感到非常欣慰。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