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指数持续向好,山东多路“换乘”换出新气象
  • 发布时间:2022-12-16 09:28: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货运物流是反映经济发展的直观“晴雨表”

  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山东的铁路、港口各传来一个好消息。12月10日,全国路网性特等编组站之一、山东省最大铁路货运枢纽——济西站实现日均办理完成19837辆,创下建站40年以来日均最好成绩。12月3日,山东港口今年货物吞吐量累计突破15.1亿吨,提前28天超越去年总量。

  综合数据也许更具说服性:1-11月份,全省货运物流主要指标持续向好,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高于全国2.5个、7.3个百分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第1位。新开国际航空货运航线11条,新增美国、非洲、澳洲等22条国际航线,海运集装箱航线数量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省公路货运常年保持的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资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却并未受到过大影响,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我省多种运输方式的互相补充与“换乘”。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完善疏港铁路等基础设施,通过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完善,运输方式占比朝着合理区间逐步转变。事实证明,前期的努力十分关键,在公路运输效率下降时,我们铁路、海运具备分担运输量的硬件与能力。不但有效保障了物流畅通,更增强了自身的运输能力。

  山东是港口大省,同时也是铁路大省,具备海铁联运的优势条件。当公路运输受限,海铁接驳运输的作用更加凸显。以日照港与国铁济南局的合作为例,二者合作成立“路港集疏运指挥中心”,在全国沿海港口首次实现“零距离”合署办公,构建起协同的生产管理组织体系,连接世界的港口与深入省内省外的铁路线实现无缝衔接,货物便可顺畅运往各地。

  当然,铁路运输与海运可有效保障持续增加的货运运输也离不开场站的作业组织与智能设备。面对当前持续的大车流,济西站各工种作业人员加强联系,协调组织,确保列车到达以后,能够快解、快编、快发。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智慧智能不断升级,空无一人的码头仍能屡破装卸世界纪录。

  如今的铁路站点、港口码头,是一片货物装卸的繁忙景象,这背后反映的怎不是经济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张一一)


责任编辑:吴全忠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