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魏广德、刘磊等不少年轻歌唱家,在演唱正品的歌曲《楚河汉界》,一时洛阳纸贵。其实,这首歌词起码十年以上,正品托了很多人谱曲,都没有如愿。他太爱这首歌词了。
正品是个善动脑子的人,自从有了AI,正品就有了新的想法。他先用电脑AI的软件反复筛选,样中一句,就用MP3保存下来,然后存储。用音乐软件,一句句复制粘贴,最后拼接成毛坯,雏形就在那摞着。在正品的微信朋友圈,翻翻很早以前的歌曲,他都是这样做的。
正品不懂也不会作曲,记谱更甭提了。但他非常喜欢写作。我收到过他的不少诗歌、散文、小说作品集。原来我们两家曾住在一起。
我认识正品很早了,是在八十年代初,当年我在郑州市音乐家协会当主席。文联很穷,许多活动都和文化局文化馆合作,他们的经费比文联稍微好些。
正品在文化局做群众文化这方面的工作。当年叫文化科,文化局还有一个艺术科,负责专业的艺术院团。文化科的工作面很宽,吹拉弹唱写啥都在他们那,全郑州市的文物业务也归文化科。后来,我也到文化局任职。
说楚河汉界爱下象棋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地名,就在巩义最东,荥阳最西的黄河边上。当地人叫鸿沟,紧挨虎牢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正品的楚河汉界,是一首歌。咱今天说歌曲。
正品的《楚河汉界》以老家洛汭的地理为经纬,通过宏大的时空叙事与尖锐的生存叩问,构建了一首兼具史诗气魄与哲学深度的诗篇。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讨论:
一、创意与主题:历史镜像中的生存空间
1. 楚河汉界的双重隐喻
旋律以“荥泽鸿沟”“邙岭虎牢”等历史地理符号开篇,直指楚汉战争的物理边界(鸿沟为象棋棋盘分界线的历史原型),又暗喻权力斗争、人性挣扎的精神鸿沟。如“腰折多少英雄豪杰”“埋葬无数满门忠烈”直指历史循环中权力争夺的残酷性,呼应权正民杂文中“政治流氓手段主宰历史”的批判。
2.生态与文明的撕裂
“黄河东流济水覆灭”“楼台亭榭沉沦”等句,将自然河流的消逝与人文景观的坍塌并置,揭示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破坏与文化断裂的双重危机。此视角与李正品组诗《把生命放在你的楚河汉界》中“推土机的轰鸣搅拌出长空雁叫”的拆迁图景一脉相承。
3. 终极价值的追问
“孰是孰非如粪土”“生死一瞬心自洁”等哲理性收束,突破传统历史叙事的胜负逻辑,指向对功名、正义、存在本质的形而上思考,与粤剧《楚河汉界》“人生如棋”的禅意内核形成互文。
楚河汉界我去过多次,还带着郑州作曲写歌词的,专门去体验生活,爬邙山,看黄河,那块大石碑刻时常想起。
听当地人讲,在这里还能挖掘出箭镞之类的东西,可见连年的战事异常惨烈。这里还想多谈一点。蚂蚱,就是曾经危害农作物的蝗虫。在鸿沟两侧的山岭是不一样的。在汉界这边的蚂蚱,异常血红,当地人讲是食用将士的鲜血。而楚河那边则为普通的绿色。双方的蚂蚱只要碰面,就会撕咬的天翻地覆。跑题了。再说歌曲。
二、艺术手法:时空折叠与意象交响
1. 意象群的多维构建
地理意象:黄河、鸿沟、邙岭等构成文明根系的空间坐标,如“天下黄河永存天下”以河流的永恒反衬江山的易变,呼应李正品组诗中“天在,黄河在,洛水也在”的生态哲思。
植物意象:“黄花落叶”“春花秋月”既象征历史更迭的必然,亦暗含个体生命在宏大叙事中的脆弱性,与“蝼洞蚁穴”的微观视角形成张力。
2. 戏剧化叙事结构
两段式结构以“啊,楚河汉界”为抒情高潮,复沓句式强化历史回响,类似粤剧《楚河汉界》截取历史片段“写人”的舞台调度手法。而“沉沦碑坊石阙”与“横扫黄花落叶”的并置,则如蒙太奇般呈现文明废墟与自然法则的对撞。
3.语言的反讽张力
“功名利禄”与“满门忠烈”、“急功近利”与“生离死别”等矛盾修辞,揭示历史进程中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撕裂,与权正民“象棋是封建等级制度摹本”的论断形成互文性批判。
正品曾跟着彭裕先生帮忙干文物,跟着赵宗晔先生作郑州民间音乐集成的扫尾。是郑州第一位文化市场管理者。后来他又到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任职。其实,按照我的想法,是让他到郑州市群众艺术馆任职的,也和正品谈了我的主张。当年文化市场很火,他错过了机会。如果正品能到文化馆干专业,那他更厉害。又拉了偏套。再返回歌曲《楚河汉界》
三、技巧与韵律:古典与现代的熔铸
1. 词牌化的节奏控制
每节以四言短句起势(如“荥泽鸿沟,楚河汉界”),接以七言长句展开叙事,尾声回归咏叹调式的“啊,楚河汉界”,形成“紧—松—紧”的节奏波浪,暗合《诗经》复沓传统与现代自由诗的融合。
2. 音韵的暴力美学
“覆灭”“腰折”“狂卷”等爆破音密集的动词,与“荡气回肠”“灰飞烟灭”等绵长尾韵形成听觉对抗,隐喻历史暴力与文明韧性的角力。此手法在李正品组诗中“推土机的轰鸣搅拌出残阳如血”亦有体现。
正品的文字功力很深。曾代表市文化局,被抽调到“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任材料处处长,跟着市政府窦思忠、张士诚、刘振中等领导同志,专门起草文件简报各种会议的发言讲话,还有总结。记得有一年的闭幕式文艺晚会,从方案到节目的连接词,都出自他的手笔。又说岔了。
我带着郑州搞音乐的朋友,多次参与河南省的“黄河之滨”音乐会,我们郑州也举办有“郑州之夏”音乐周,后来还有“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开幕闭幕式晚会,我的宗旨是要利用这个平台,多出郑州人写的曲子,多唱歌颂郑州的好歌美歌。几乎每年我们都举办词曲创作笔会,然后拿到这些场所去唱。正品既是组织者,又是歌词的作者,有了他的天地。他在那一个时期,写出了不少的好歌词,推送了不少好歌曲。如《小村醉了》和孙忠林合作,《思恋黄河》和刘咏阁合作,文化局机关赵宗晔张青梅经常一起演唱的《嵩山情歌》,和刘成甲合作的《水流啊水流》,和张三瑞合作的《啊,黄河》等等,包括《郑州市市歌》正品都参加了,有很多。回头专门说。
四、艺术特色:史诗的消解与重构
1. 非英雄化叙事
诗歌颠覆传统史诗对“英雄”的崇拜,将项羽、刘邦等符号解构为“粪土功名”的载体,与粤剧《楚河汉界》淡化“霸王戏套路”、聚焦人性困境的创新理念相映相汇。
2. 生态史诗的尝试
“黄河”“济水”不仅是地理实体,更成为承载文明记忆的生态主体。这种将自然纳入史诗书写的尝试,与李正品组诗中“马踏黄河,民心用生离死别”的生态批判形成体系化表达。
洛水从正品的仓西村西南而来,绕过仓西嘴,向东北汇入黄河,那个地方我去过多次,史书上叫洛汭,发生过三皇五帝修坛沉璧,禅让帝位,河图洛书,周易阴阳八卦等等民间故事,山清水秀,风光很美。
3. 废墟美学的呈现
“碑坊石阙”“楼台亭榭”的沉沦,既是物质遗迹的消亡,也是精神图腾的坍塌。诗中“尘埃魂幽,忠骨荒野”的苍凉意象,与主题旋律设计中“以历史文化营造时空穿越感”的审美逻辑形成反差性对话。
提到正品,我的话就多了一些,最近几年,他的歌曲很出色,全国获得过金奖,全省的就更多了。我顺便说一句,有一年河南省歌舞团的独唱独奏音乐会,正品的歌曲,就演唱了四首。很多人不服,说成了李正品的专场。这没有办法,他写的歌词就在那。大家可以评判。最后,我再谈一点,切算结语。
五、思想纵深:历史循环论的突围
歌曲最终以“人间正道尽沧桑”收束,既承认历史规律的不可逆,又以“心自洁”保留个体精神的超越可能。这种辩证思维,与权正民“象棋和局象征法律框架下的民主博弈”形成微妙呼应,亦暗合李正品组诗中“星转斗移明天自有定数”的宿命论突围。
《楚河汉界》以楚汉相争为切片,通过意象交响、语言暴力与结构创新,完成了对历史循环、生态危机、人性异化的三重批判。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地域性史诗的建构,更在于以诗歌为刃,剖开文明进程中的永恒伤口,为当代汉语诗歌的历史书写提供了新的范式。
辛勤耕耘才有好收成。我,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看着李正品从黄河岸边走来,走下高山,走出平原,走向大海的浩淼……
为正品取得的成绩喝彩
为那些讴歌黄河,讴歌生活的歌曲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