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河北宽城现存古栗园实为附属于明长城的另一道“绿色长城”
  • 发布时间:2022-01-19 15:59:00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王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河北省宽城县板栗以软糯香甜而闻名,在长城沿线广泛种植的板栗树不仅是经济作物,也有深层历史文化渊源。据当地专家最新考证,宽城现存的多片具有约五百年历史的古栗园,实为明长城重要军事辅助设施“戍边林”,是附属于砖石长城的另一道“绿色长城”。

自古以来,宽城就是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明长城在宽城境内绵延约60公里,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城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章立新介绍,宽城明长城脚下、关口前开阔地和山谷内交通要道平坦地分布着多片古栗园。这些古栗树树干直径达1米以上,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测定树龄大部分在五百年左右。

明代中期此地为何定植栗树?章立新查阅明代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开始在蓟镇长城的冲要之地种植“戍边林”。到了明隆庆、万历年间,为了军事防御需要以及经济目的,戚继光等将领组织守边将士、百姓除修筑砖石长城和敌台,还在长城沿线特别是兵马必经的平坦开阔地上,在朝廷规定栽植的榆柳桃杏基础上,广泛栽植栗、桑、枣等地方经济树种。树种丰富的“戍边林”构筑起砖石长城以外的另一道“绿色长城”。至今,当地人赋予栗果行政军事色彩的名字——丰浆(封疆)大栗(吏)。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专家、河北省长城协会会长孟琦认为,明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存在的,长城内外的榆柳等杂树、马坑、品字窑、挡马墙与砖石长城构建了全方位、多形式、有缓冲、带纵深的多层防御体系。

孟琦认为,古栗园作为明长城重要军事辅助设施,是明军为加强纵深防御、减缓对方骑兵进攻速度、缩小骑兵优势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具有军事、文化、经济意义的一道“绿色长城”,大大丰富了长城文化内涵,拓展了长城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责任编辑:小白
  • 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