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赛事纷呈,NBL全明星赛火热开打,中超联赛进入第20轮比拼。当无数球迷走进赛场之时,数以万计的排球爱好者走进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排球场,观看当晚进行的2025年“九九杯”海南乡镇排球联赛(以下简称海南“村VA”)决赛。
8月10日晚,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决赛在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开打。记者 李昊 摄
挤不进赛场的观众们,聚在场外的直播大屏前,他们的身边,是足以容纳数千人的村宴长桌。更多的乡亲们看非遗、逛市集、赏烟花,让这里成为一座乡村“不夜城”。
NBL、中超等职业联赛,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城市体育赛事,观赛也是许多市民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体活动的触角由上及下,出现以海南“村VA”、贵州“村BA”等为代表的知名乡村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改变乡亲们的生活方式。
海口市龙桥镇动漫战队获得本届赛事冠军。记者 李昊 摄
这背后,传递一个现象:以往只有在城市才能享受的文化生活,如今在乡村也能过上,当乡村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甚至能够在某些方面实现对城市的超越。
作为海南“村VA”的举办地,文昌搭建了一个全省性的群众体育赛事平台,为全省打造模板,在全国探索经验——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以文化振兴为引领,乡村生活正在实现蜕变,城乡距离正在缩短,从最初锻炼、娱乐的工具,到带动乡村发展的平台,再到如今塑造一个多元的生活方式,乡村文体活动作为驱动力,已然成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生活迈入3.0时代。
本届赛事冠军海口市龙桥镇动漫战队庆祝夺冠时刻。记者 李昊 摄
以理想搭建乡村未来
8月10日的海南“村VA”决赛夜,数万名球迷涌入文城镇玉阳公园。他们来自文昌、海口、琼海等周边市县的乡村,以及琼中、五指山等更远的市县,尽管大部分人挤不进人山人海的排球场,他们仍然聚在场外的直播大屏前,与所有人一起“同屏共振”。
8月10日晚,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决赛在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开打。记者 李昊 摄
当体育文化成为海南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体育文化在内,一种在生计之外,寻求更高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悄然形成,组成乡村生活的3.0形态——多元追求。
可以看球,可以看秀;既是球员,也可以是演员。在这片热土,多元的追求组成每个人向往的生活。
从文昌中学毕业之后,周国宝进入海南师范大学就读,成为校排球队的一员,在大学赛场夺得多个冠军。在排球这条路上,他还想走得更远。
7月6日晚,海南本土草根球星、文昌中学排球教练周国宝(白色8号球服)以公坡镇香米队核心球员的身份亮相赛场。记者 曹志 摄
自从去年第一次参加海南“村VA”之后,符树盖盼着能够再次登上赛场。他是那届比赛年龄最小的队员,个头几乎也是最矮,他还想往上“窜一窜”。
回忆儿时的排球场,黄梓的脑海里是一片沙滩,两棵椰子树之间拉起一张渔网。那时,他和乡亲们都希望,能有更大更漂亮的球场。
为了这个理想,以及更多的理想,一座座村庄的乡亲们埋头苦干,攒下辛苦钱。凝聚各方的力量,在海南全省2558个行政村里,建出3000多个标准排球场。
想要走得更远的周国宝,大学毕业之后重回文昌中学,成为一名排球教练,带队拿下多个冠军。如今,他在韩国庆一大学就读体育学博士,成为海南“村VA”的教练兼球员。
7月6日晚,海南本土草根球星、文昌中学排球教练周国宝(白色8号球服)以公坡镇香米队核心球员的身份亮相赛场。记者 曹志 摄
盼望再次登上海南“村VA”赛场的符树盖,成为文昌紫贝文城战队的队员。他的发球依然迅猛,过去一年的良好作息,让他的个头长高了十几厘米。
当个例成为惯例,当少数成为普遍,在本届海南“村VA”的赛场内外,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对于多元生活的追求,努力搭建未来生活的模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24年,海南全省255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超过10亿元,村均收入39.21万元。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当下,乡亲们步入小康生活,手有余粮,脚下有路,开始有选择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
城里有的,村里也有。超过70家共享农庄遍布海南乡村,这里是城里人度假的去处,也是乡亲们生活的日常;超过300个椰级乡村旅游点,与城市景观一起构筑海南风景线。
与此同时,当乡村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甚至能够在某些方面实现对城市的超越。今年3月,持续7天的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吸引数十万人次一同“闹军坡”;今年“三月三”期间,五指山全市实现游客消费1.1亿元。源于乡村的地方特色文化,渐渐引领人们文化生活的方向。
而乡村文化也正以其独特性,逐渐成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以苗绣文化为支柱,湖南十八洞村走出传统艺术与经济发展并行并驱的新路子;以篮球文化为载体,贵州台盘村将“村BA”赛场扩大至全国,这里天天有球赛、家家有产业。
乡村已然成为文化产业的富矿,当本届海南“村VA”落幕,排球却不会落下,它所代表的海南乡村地方文化,仍在持续向上。
以热爱助推生活迭代
一个星期前的八强争夺,“动漫”、“火箭”、“咖啡”、“紫贝”会师四强——这是四支球队的队名,因此被球迷们称为乡村“名片大战”。
四支球队分别是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文昌东郊镇火箭队、澄迈金江镇咖啡队、文昌紫贝文城战队,与本届海南“村VA”的所有球队一样,以当地特产或文化特征进行命名。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对阵文昌锦山镇牛肉干队比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这是乡村拥有的资源。保明村的多巴胺小镇,昌学村的二次元动漫彩绘,早已成为龙桥镇的网红打卡点,五颜六色的外墙之内,一间间动漫工作室带来切实长远的产业支撑。 “城市里没有。”这是很多食客对海南乡村美食的赞许,也是对乡村文体活动的评价。以村宴和老爸茶为代表,本届海南“村VA”组织多场千人长桌宴,球迷们聚在观赛大屏前,品茗赏球,万人欢呼,其本质与F1分站赛的“车迷嘉年华”、NFL“超级碗”的场外烤肉聚会一样,都是以传统体育项目构筑立体的赛事影响。
8月9日,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文城冠军宴在文昌文城镇玉阳公园火热开席。记者 李昊 摄
这一点,正是海南乡村独有的文化特征之一。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自发性与趋同性,正是海南乡村的优势所在。
自从一百多年前,一群南洋华侨将排球运动带回海南,排球运动逐渐演变为海南乡村的传统体育项目,海南群众对于参与排球运动的连续性、对于九人制排球的创新性、对于体育认知的统一性、对于规则多样的包容性,以及对于胜负友谊的和平性,让排球运动融为海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征。
而文化,需要开发与传承。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排球运动在海南逐渐成长,根植海南乡村,一起长成如今的样子。
周国宝打排球的原因,源于他的父亲,而父亲热爱排球的原因,同样来自上一辈的代代相传。在周国宝的身边,也出现符树盖等年轻球员的身影。
海南乡亲对于排球的热爱,构建海南乡村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这份热爱,也组成海南乡村生活的1.0形态——纯粹的娱乐性。
现场啦啦队为球队呐喊助威。记者 李昊 摄
在这个阶段,农村只有农业,排球只是排球。赤脚上场、板凳排球,九人制排球比赛风行海南乡村,用老球迷黄梓的话来说:“谁都可以打两球。”
因此,海南“村VA”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7月19日的赛事进行到凌晨1点,即使当场的两支球队已经无缘小组出线,看似“无关痛痒”的比赛,现场观众依然精神抖擞。
当传统体育项目有了赛事支持,海南“村VA”构建“排球+”立体化发展模式,赛事成为平台,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生活的2.0形态——文化的延伸。
现场啦啦队为球队呐喊助威。记者 李昊 摄
在这个阶段,农村不只有农业,排球不只是排球。从一场比赛延伸,可以成为当地特产的展销会;从一座赛场延伸,可以展现排球之外,更多的文化形式;从一届赛事延伸,可以带动一个地区,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过去的两年,海南“村VA”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20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全网曝光量突破13亿次,连续两年写入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传统农业产业之外,乡村文体活动已然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作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以文化软实力助推乡村发展。
以文化振兴乡村业态
有了一份爱好,希望可以长久,排球因此在海南乡村扎根;有了一项赛事,希望可以发展,海南“村VA”因此从文昌起步,发展到如今全省多个市县共同参与。
为的是什么?首次参赛的儋州三都古郡队,全体队员在赛前唱起儋州调声,教练黄裕才的一番话是最好的答案——“把儋州调声留在文昌,把文昌球技带回儋州!”
这是排球带来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也是进步的渴望。渴望球技精进的背后,是乡村发展的朴实追求——越来越好。
从个体到集体,“越来越好”是共同的期盼。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之一,包括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在内的文化振兴,正是要从文化的角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对于充满希望、惬意的日子,海南人习惯说:“有生活。”到东郊镇观看火箭发射,到金江镇喝杯咖啡,或是到文城镇文南老街感受南洋遗风,都是“有生活”的体现。
参与本届海南“村VA”的32支球队,也是海南乡村生活的32种特色荟萃。从琼海长坡的石斑鱼,到澄迈中兴的青柚;从文昌铺前的古镇,到三亚天涯的黎乡。海南乡村有传统的农业与文化,有最纯正的海南味道,也有最新潮的活化。
娱乐为基,健身为主,这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再往上的高级价值,则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8月10日晚,新生代草根球星向以林师江教练为首的文昌排球老一辈传奇天团致敬,两代球员以“中国排球之乡”的仪式感,为球迷呈现了一场跨越30年的精神对话。记者 李昊 摄
早期的海南乡村排球参与者们,怀着纯粹的热爱,享受排球带来的快乐,也在其中钻研技巧,让排球精神成为如同家训一般代代相传的文化珍宝。
如同足球界的“伯尔尼奇迹”,当文昌中学排球队在1958年夺得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冠军,无数海南乡亲为之一振。1964年,文昌中学排球队在全国少年九人排球赛再夺冠军,为了表彰奖励,一座体育馆在文昌拔地而起,一同向上的,还有乡亲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从1950年海南全岛工农业总产值仅约2亿元,到2024年海南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05.38亿元,海南乡村有经济飞跃的真实成长。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于人如此,于村如此,一个个充满希望、“有生活”的乡村,也会是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
对于文体活动的热爱,来自对传统文化的坚持,这种坚持,正是改变乡村面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对阵澄迈金江镇咖啡队决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8月8日,当四强决战结束,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和澄迈金江镇咖啡队携手胜出,文昌球队再次缺席海南“村VA”的最终决赛。
可是,当晚充满遗憾的文昌球迷,依然坐满决赛赛场,为每一个精彩的拦网和扣球欢呼。他们当然有地方属性,但是对排球的热爱、对文化的坚持,超出一地的局限。
这也正是海南乡村持续发展的秘诀——热爱家乡,敢闯敢拼,同心同向,奔向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