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海南,又一次成为世界的“会客厅”。
10月10日,由世界自由区组织、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口开幕,吸引来自全球自由区、贸易、投资及多边领域的领导人、决策者及相关利益方参会。
首次来到东亚、首次来到中国,这场国际盛会为何选择在海南举办?作为东道地的海南,又将从中收获哪些机遇?
不一般的东道地
能吸引全球逾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界领袖与专家参会,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究竟是何来头?
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功能区,自由区一直是促进各国贸易投资、驱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自由区组织,一家注册于瑞士、总部设于迪拜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也是全球自由区领域的权威机构。
长期以来,世界自由区组织始终致力于通过平台化运作,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区的标准化与高效发展。由此,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应运而生。
自2015年以来,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先后在阿联酋、哥伦比亚、西班牙、牙买加等国家举办,已成为全球自由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之一。
当前,正处在全球自由区和特别经济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如此背景下,这一国际盛会首次在东亚举办即选择海南,当然并非偶然。
放眼全球自由区领域,“海南样板”不一般——
自由贸易港,当今世界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与经济特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试验区等其他特殊经济功能区不同,海南自贸港作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实施的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如今,海南已与境内外41个自贸区(港)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通过一系列合作与探索,海南自贸港正为全球自由区发展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和“海南样板”。
正如世界自由区组织主席穆罕默德·阿扎鲁尼所言:“选择海南作为今年大会的举办地具有高度象征意义。凭借开放的营商环境、富有前瞻性的治理理念以及对全球合作的坚定承诺,海南充分展现了现代自由区的发展潜力。”
综观参会者视角,“海南机遇”不一般——
此次大会汇集了全球自由区领域的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与知名专家。不远万里而来,他们为的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会场外的合作对接、互惠共赢。
海南自贸港拥有独特的制度型开放优势。与此同时,这里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毗邻东南亚,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基于政策与区位的叠加优势,海南具备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网络关键节点的独特条件。
“海南自贸港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运营阵地,更有潜力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化战略中的核心枢纽。”爱尔兰国际发展公司总监Gerard O'Brien受访时表示。
数据最具说服力。过去5年,海南货物贸易年均增长31.3%,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2.3%,新设外资企业年均增长43.7%,176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南投资。
显然,对于参会者而言,海南不仅是参会目的地,更是经贸合作的机遇之地。
聚焦办会实践本身,“海南经验”不一般——
一方面,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每年定期定址在海南博鳌召开。此外,海南还连续五年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并成功承办了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等一批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具有丰富的国际展会承办经验;
另一方面,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在欧洲、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境外代表处,与外国驻华使领馆、官方投资促进机构、商协会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联络资源。
大门常开,客人常来。正是一次次的“走出去”“请进来”,让海南不仅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存在感”,也磨亮了在国际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金刚钻”。
不同凡响的双向奔赴
既往经验一再表明,地方与盛会,是一场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发展叙事。尤其是再过两个多月,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此时此地,本届大会的举办无疑将形成多重正向效应。
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一扇窗、一座桥与一面镜。
一扇向世界讲述海南故事的展示之窗——
封关在即,海南自贸港备受瞩目。封关准备得怎么样了、封关后的发展前景有多大,更是成为国内外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
从依托开幕式及相关专题会议宣介自贸港政策优势,到设立展示区系统讲述自贸港建设的实践经验,海南把握办会机遇,放大“窗口效应”,借大会平台多形式呈现了自贸港的新进展、新成效与新机遇。
可以看到,这场盛会为全球深度了解海南自贸港提供了绝佳视角,也为海南展示美好新形象提供了重要窗口。
一座联通内外链接全球的合作之桥——
“今天,全球130多个国家有将近5400个类似于自贸港、自由区性质的经济园区。这些特殊经济园区贡献了全球20%到30%的贸易额。”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执行院长郭达,在此次大会上分享的一组数据。
可以看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格局下,这些特殊的经济功能区不仅仅是贸易促进者,更成为创新、可持续发展与跨境合作的催化剂。
而在这样一场以“自由区”为主角的盛会上,每一名与会嘉宾的背后,都链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无数资源、市场与机遇。借此契机,海南精准招商、高效对接,无疑也为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搭建起了一座“双向奔赴”的桥梁。
一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互鉴之镜——
此次大会密集推出超过30场高端论坛、平行会议及交流活动。与会嘉宾将围绕世界自由区在经济繁荣、贸易联通与技术融合方面的最前沿议题展开探讨。“海南案例”融入全球自由区顶级对话,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海南自贸港在全球自由区领域的话语权。
不容忽视的是,封关在即的海南自贸港,也亟需对接全球自由区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借助大会平台,海南可以充分吸收国际经验,并对接国际智库借力引智,实现“海南经验输出”与“国际经验输入”的双向赋能。
大会期间,“中国自由贸易港:改革、增长与全球融合”“变革性成功实践:自由贸易港推动本地与全球增长”“通往繁荣之路:自由区与贸易的未来”“税收与自由区:挑战与机遇”等专题讨论、平行会议等活动将陆续举行。同时,首届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论坛将于10月12日上午举行,与会嘉宾将分享园区运营实践,共探全球经贸变局下的新路径。
既有形象的展示、经验的交流,更有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可以期待的是,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还将持续产生“后劲”,助力包括海南自贸港在内的全球自由区,通过跨境合作实现共享繁荣。正如本次大会主题所表达的,“自由区:通向全球繁荣、贸易和可持续创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