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为了更好地解决“小病大痛”——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
  • 发布时间:2025-07-16 12:04:32
  • 来源:新华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人受伤后为什么皮肤会自行愈合?

为什么壁虎断尾后能长出一条新尾巴?

答案是有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它能够治疗溃疡和加速损伤组织再生,让损伤的皮肤得以较完美修复。

今天,我们采访的李校堃院士,研究了30多年生长因子,就为让伤口好得快,功能好。他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硬是把冷门研究变成了国际领先。

让我们跟着《大国院士》向李校堃提问,一起听他与“生长因子”的故事。

(一)

啥是生长因子?

1992年,李校堃开启了生长因子研究的征程。曾经有人告诉他,他所从事的生长因子研究在医学领域是个非常小的学科,建议他转向研究医学热点,他不为所动,一干就是30多年。

这个让李校堃研究了几十年的生长因子,究竟是什么?李校堃说,它是身体中的一种成分,伴随我们整个生命过程。

“人的细胞为什么能够生长?它们之间靠什么通讯?实际上就靠生长因子。”具体来说,生长因子是人体内一种蛋白质或多肽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再生。反过来,它又作用于细胞,一旦生长因子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引发肿瘤等疾病。

为了弄清楚生长因子是如何被激活的,是什么控制生长的过程,李校堃带着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揭开了一系列奇妙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

生长因子的神奇,远不止“让伤口好得快”。

李校堃透露,他们团队近期还发现生长因子在抗衰老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从初步试验数据看,它在脑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潜力,未来,有可能跟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整个进程、发育过程有关。”

新的研究还在继续,生长因子对降血糖、降血脂甚至是拯救脱发的作用,成为李校堃和团队探索的新方向。在李校堃眼中,他的“生长因子”探索之旅依旧漫长。

(二)

揭开生长因子的“秘密”有多难?15年就干了一件事

30多年前,世界上很少有人研究生长因子,因为它太复杂了。

从事生长因子研究的前15年,李校堃只做了一件事——如何把生长因子提炼出来。

当时,为了提取生长因子,李校堃经常住在实验室,为了获取关键数据,他索性就在实验室席地而睡。有一次停电,冰箱里流出的水将他从梦中惊醒。

创新,难。研究之路,注定艰辛。李校堃却说,国家的强大是靠每一点积累起来的,别人没做过的,他要带领团队勇敢去做。

“可能90多次的失败,也就只有几次的成功。”李校堃常对自己说,创新的路上不可能“一路高歌”,更多的是寂寞,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李校堃很喜欢《桃花源记》,他认为做科研就像探访桃花源,最初谁都没有在意这个洞口,但是你只要执着地沿着科学的道路走,就会发现新的世界。

认准的事,就全力以赴。正是李校堃的这份坚持,让中国的生长因子研究实现了逆转。

李校堃自豪地说,“现在,在小切口上,我们不仅被国际认可,治疗方案也被认同。理论上,我们也成为了全球的制高点。”并且,我国还研发出了自己百分百原创的生长因子药物。

(三)

生长因子药1号使用者竟是李校堃

李校堃研发的生长因子药物,如今已在近万家医院使用,累计治疗患者超过一亿人次。

追溯起来,李校堃是1号。

时间回拨到1992年,一天深夜,李校堃骑车摔进一个深沟,造成脸部多处裂伤,要缝20多针。他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给自己喷了要拿去做动物实验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剂。没想到,第二天伤口开始结痂,三周后,竟没有留下一点疤痕。

当被问及为何“不要命”地以身试药,李校堃坦言,“当时没有想太多。”

李校堃认为,不去试,永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这次亲身经历,不仅验证了药物的潜力,更点燃了他用毕生精力去研究生长因子的热情和信心。

但痊愈后的李校堃并没有放轻松。一方面,新药研发必须经过漫长周期,有没有用、能不能用,一个孤例证明不了什么。另一方面,在研究初期,国内外生物学界对生长因子制药并不看好,年轻的李校堃内心呐喊,“外国人不做,中国人就不做了吗?”

李校堃要当那个“逆行者”。终于,他带领的团队攻克了生长因子成药难题,研发出国际上首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全面加快了创口愈合速度与提高了创面愈合质量。

(四)

生长因子,怎么用、何时用?

生长因子很神奇,有了伤口,怎么用、何时用,这个问题大家很关注。

如果是烫伤、烧伤,不想留疤,李校堃认为,越早使用越好。

至于这个“早”是多早?李校堃说,皮肤破了以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一下,马上就可以用,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但生长因子,对陈旧疤痕无效。

“生长因子主要作用于新的创面,如果想要消除陈旧疤痕,需要通过手术将其切除,再使用生长因子药物。”李校堃说。

谈及在医美中,有爱美人士因注射生长因子毁容的情况,李校堃表示,这是因为生长因子的不规范使用。

“目前,我国尚未批准生长因子用于医美注射。”李校堃说,国家对生长因子用在医美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产质量体系规范。使用劣质的生长因子,或者剂量错误的生长因子,很容易出现问题。

他建议,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长因子。

 

策划:储学军  车玉明

统筹:李晓云  翁  璟

记者:李  由

导演:刘庆生  马  江    

编导:刘袁媛  徐  可  于子茹

摄制:夏越峤  胡炎桢  季家俊  王国谦  田憬源  杨  洁    

设计:战晓菁

鸣谢:

温州医科大学

联合制作

新华访谈

新华网浙江频道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