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法治宣传进烟区“典”亮乡村润民心
  • 发布时间:2025-05-16 09:59:31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孙娟 杨秀明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今年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连日来,湖北省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组织法制宣传员组成普法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民法典+烟草法规”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围绕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邻里纠纷及烟草专卖法规等内容,用“方言土语”讲法、以“身边案例”释法,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让法治信仰在乡村落地生根。

田间地头“面对面”法律知识记心间

“老李家盖新房占了过道三寸,这事该咋整?”“儿媳有没有赡养公婆的义务?”5月13日,在文斗镇黄土村的烟田里一场田间宣传“课堂”正在进行,村民们纷纷抛出生活中的法律难题。

图片1

送法进田间

“就像咱们村修水泥路要留够宽度,《民法典》里‘相邻权'规定,既要顾自家,也不能挡了乡亲们的道……”法制宣传员翻开《民法典》,结合身边案例一一解答。语言通俗易懂,村民们频频点头:“嗯,这个记住了!”。  

为增强农村留守老人防骗意识,普法队专门设置“法律体检”环节,揭秘“保健品”骗局、“高息理财”陷阱,为村民们谨防诈骗支招。

“您看这个案例,张大妈轻信‘专家讲座'花光养老钱,最后就是依据《民法典》追回了损失。”生动地讲解让年近七旬的刘大爷感慨:“原来法律真是咱老百姓的护身符!”  

传技防诈“手把手”排忧解难暖心头

“您看,点这个‘法律微课堂',里面天天更新防诈骗案例。”在南坪乡塘坊村老周家,普法队员手把手教他使用普法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老周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因网络借贷被“套路”,全家为此焦头烂额。“早晓得能线上问律师,哪会吃这大亏!”老周懊悔地说。

针对村民关心的“微信红包算不算借款凭证”“直播带货买到假货咋办”等问题,普法队员帮助村民收藏维权短视频,并演示如何截屏保存证据、拨打12315投诉,逐一对维权采取的方式和渠道进行讲解。

“刷个短视频的功夫就学了法,比听文件有意思多了,这样的学习方式真好,记忆深刻!”留守妇女李芳芳举起手机展示刚收藏的《网购避坑指南》,她上个月刚通过平台指引成功退掉劣质化肥。

护企安商“点对点”服务指导润心田

在忠路镇小河村张老板超市里,普法人员一边指导许可证摆放,一边对照《民法典》提示安全经营义务:“您店里监控有死角,万一发生调包纠纷,举证可能吃亏”。

图片2

 送法进店铺

普法小分队创新推出“法律+服务”模式,对零售户店面布局、购销台账到纠纷处置流程,逐项梳理法律风险点,并发放《零售户权利义务清单》。现场传授“三查三对”防骗诀窍:查支付到账提醒、对监控录像时间;查卷烟喷码信息、对进货单据编号;查消费者身份疑点、对法律维权路径,消除零售户在经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上个月隔壁村刘老板就被假扫码骗了2000元。现在学了这个诀窍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零售户周大姐拿着防骗手册说道,脸上洋溢着学有所获的笑容。

据统计,此次普法已覆盖利川烟区50个乡村,发放普法资料300余份,现场解决法律咨询问题43个,受众群众达500余人/次。利川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继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以“脚底板普法”的务实举措,让《民法典》和烟草法律法规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