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精灵的守护者
  • 发布时间:2025-04-24 09:06:48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杜子璇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图片1

4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胡亚成(右)给中华鲟打标。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通过不间断的增殖放流,帮助中华鲟延续物种,自1984年开启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至今,已累计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超650万尾。

  在长江生态保护战线上,由院校科研人员组成的生力军正用科学力量,在实验室与江岸间架起桥梁,通过开展实验室研究、增殖放流、生物追踪等方式,守护水中精灵中华鲟和长江江豚,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活力。

图片2 

  4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胡亚成(左)查看中华鲟状况。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图片3 

  4月17日,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唐斌(右)和训练员给长江江豚做B超。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图片4 

  4月22日,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唐斌(右)和训练员给长江江豚做B超。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图片5 

  4月17日,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训练员给长江江豚做B超。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图片6 

  4月17日,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训练员给长江江豚喂食。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图片9 

 、 

  4月1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科研人员胡亚成(中)对即将放归长江的中华鲟做标记检测。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责任编辑:陈尧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