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泗水:“泉心润禾” 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22-10-12 10:34: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今年年初,泗水县检察院将未成年人检察业务与泗水泉源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未成年人检察品牌“泉心润禾”。一直以来,“泉心润禾”未检工作团队秉承“正本清源 法治育人”理念,持续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以泉水长流、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沁润青少年心田,全心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精准帮扶

  点滴呵护汇聚爱的清泉

  “我们以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司法救助为基础,构建包含政府、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开放式救助服务体系,为涉案未成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多元化、全方位的救助帮扶。”该团队负责人、专职检委孔卫东介绍。

  未成年人小文姐妹的母亲系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经调查核实,小文家庭因案致贫,存在实际困难,泗水县检察院遂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金,并联合县妇联、镇政府、民政、教育、微公益协会等部门及组织,为该家庭实施“雨露”救助计划、办理低保、减免学费等多元化救助措施,有效解决小文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团队成员建立了联络群,持续对小文家庭进行跟踪帮扶。

  潜移默化

  法治信仰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法润少年心,引领前行路。”如何将法治铭刻进孩子们的心里,如何引导他们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这是“泉心润禾”未检工作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持续推动“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团队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在全院选派青年干警组建“泉心润禾”普法宣讲团,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配送”法治宣讲“订单”,先后到28所中小学校讲授法治教育课,覆盖师生18000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页23000余份,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加强乡村地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团队将法治课程的普及重点向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倾斜,开展“检爱同行——法治进乡村”活动,持续延伸关爱触角,扩大普法覆盖面。

  为适应网络发展趋势,团队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线上普法小课堂,以微普法的形式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法治教育。

  正本清源

  让“问题少年”重获新生


  “我不知道这是犯罪,对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感觉。”涉嫌敲诈勒索罪的未成年人亮亮对办案检察官说道。亮亮对一切无所谓、不关心的态度让“泉心润禾”未检团队成员非常痛心,他们希望能为亮亮多做一点,帮助走错路的他找到正确的成长航向。

  为此,未检工作团队开启了细致全面的社会调查,充分厘清亮亮的问题症结,掌握亮亮的成长环境、家庭监护情况及犯罪原因。在深入分析亮亮的犯罪原因后,检察官为他量身定制了“树立正确三观、改善亲子关系”的帮教计划,针对亮亮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制发督促监护令,开展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会同专业人士对亮亮进行多次心理疏导,通过法治课堂、义务劳动等帮教措施,帮助他解开心结,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今年以来,“泉心润禾”未检工作团队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观护帮教、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等服务20余次,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发出“督促监护令”29份,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家庭、学校、社会。

  协力前行

  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泉心润禾”未检工作团队发现辖区内部分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等问题,遂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辖区内酒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整顿,规范经营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今年以来,团队针对未成年人文身乱象和危害,从涉案问题出发推动社会治理,通过发出倡议、开展调研、召开听证会议等方式,凝聚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共识,推动地方人大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的决议》,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人大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推进县委编办明晰文身行业监管权限界定,开展全县未成年人文身联防联治,推动成立全县“反未成年人文身大联盟”,共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下一步,“泉心润禾”未检工作团队将积极回应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要求、新期待,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努力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来源:山东泗水检察)

  (编辑:张一一 18500069345)

责任编辑:吴全忠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