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雅韵赋能精神康复 两江新区探索艺术康复融合路径
  • 发布时间:2025-05-15 11:03:07
  • 来源:两江新区官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传统雅韵赋能精神康复 多维创新构建服务标杆

2025年5月7日,由重庆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与逸航青少年工作发展中心精康融合项目组联合主办的“丝弦疗心·古琴雅集——精康融合服务艺术疗愈技能提升主题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以古琴艺术为载体,融合茶道、绘画、数字技术等多元形式,探索“东方疗愈智慧+现代科技”的精神康复新路径,为两江新区直属八街道精康工作者呈现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康复交融的视听盛宴。

图片 1

(图一:“丝弦疗心·古琴雅集——精康融合服务艺术疗愈技能提升主题活动现场)


古琴五音解码情绪密码 非遗智慧激活疗愈基因

“宫音入脾可解忧,商音润肺助宣泄”,活动在兰滇军、黄静两位导师的琴茶表演中拉开序幕。一曲《幽兰》悠远空灵,配合茶艺师行云流水的动作,现场观众闭目凝神,感受音波与脏腑共振的疗愈体验。兰滇军现场解析《黄帝内经》五音疗疾理论,通过《平沙落雁》《流水》等经典曲目,示范如何以音高、节奏干预焦虑情绪。“琴弦震动频率与人体脑波形成同频共振,这是千年非遗的‘科学基因’。”兰滇军强调。  

(图二:活动现场感受古琴五音解码情绪密码)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色彩投射-叙事重构-作品外化”三阶干预模型。罗玉华教授通过案例视频展示:精康对象在聆听角调式音乐后,用冷色调绘制“情绪地图”,再借水墨画重构认知,最终将作品转化为香薰蜡烛、陶艺摆件等文创产品。“从脑波监测到艺术外化,我们构建了生理—心理—社会的闭环干预链。”罗玉华介绍,该模式已在两江新区试点,参与者社交能力显著提升。

(图三:场景化教学现场设计)

“造血式”康复破局就业难题 街道创新打造全国样板  

经验分享环节,翠云街道的“康复即就业”模式引发热议。该街道注册“爱尚梵高”治愈系餐厅,“渝香愈:香薰蜡烛工艺坊,开发非遗手作、糕点制作等83场主题康复活动,46名精障人士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月增收300-1200元。礼嘉街道“渝康家园”创新情绪解码空间,以薄荷绿治愈色调搭配梵高艺术工坊,帮助患者建立非语言表达通道;大竹林街道链接12家爱心企业开发茶艺师、收银员等9类庇护性岗位,19名康复者成功再就业。  

“我们正从‘输血’转向‘造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全区已形成“艺术疗愈+职业康复+社区融合”三维体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均有不同成度降低,相关经验获市精康融合试点专家组高度认可。

(图四:经验分享现场)

数字化驱动服务升级 标准化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面对精康服务规范化挑战,典图软件工程师王嘉奇现场演示重庆市精康服务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数字化建档等功能,实现康复进程动态追踪;罗玉华则通过《两江新区精康融合服务全流程质控手册》,强调“活动记录48小时归档”“案例故事化呈现”等标准。“我们要让每个街道的服务可追溯、可评估、可复制。”  

针对部分站点存在的同质化问题,活动发布“一街一品”攻坚计划:直属8个街道需在6月内完成品牌升级,3个月实现服务材料100%规范化。翠云街道率先将“五位一体”服务体系植入社区养老中心,开展代际互动工作坊;天宫殿街道组建精康志愿者互助小组,通过“同伴导师计划”激发内生动力......

据悉,该区将持续推进艺术疗愈课程标准化开发,联动乡村振兴协会搭建“助农增收+岗位造血”双循环平台,让精康服务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幸福工程”。正如活动主持人陈龙轩所言:“当古琴遇见科学,传统智慧便在新时代绽放出治愈人心的光芒。”

  

通讯员:李思颖

责任编辑:东升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