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康融合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在人和街道渝康家园中心查看服务材料。
督导先行:三级闭环夯实服务根基
2025年4月9日,两江新区社保局专项督导组赴两江新区开展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实地考察人和街道、天宫殿街道及鸳鸯街道服务阵地,重点核查了渝康家园工作人员资质认证、服务台账规范化及特色品牌建设情况。“档案盒要增设电子标签,服务记录必须双人核验。”作为规范化建设“春耕行动”的重要环节,督导组通过“实地查验—问题清单—整改验收”三级闭环机制,两个月内完成6个街道48项服务标准的动态升级。
在鸳鸯街道智能康复区,督导组现场测试服务人员对认知训练设备的操作规范性。“设备使用记录必须精确到分钟,训练效果评估要增加脑电波监测数据。”项目负责人指着新升级的《服务操作指引》强调。目前,两江新区已建立“基础服务12项必检清单+特色项目5维评估体系”,实现服务流程100%标准化覆盖。
创新突围:一街一品铸就服务内核
走进礼嘉街道“渝康家园”服务中心,绿植墙上的手绘服务记录实时记录服务数据,档案室里的蓝色标签盒按“个人成长档案-服务过程记录-效果评估报告”三级分类清晰排列。“我们用30天完成从环境改造到流程再造的标准化升级,形成日清周结月评的工作机制。”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张秀娟自豪的说。
这种创新突破在各街道形成连锁效应:大竹林街道打造五感沉浸式疗愈空间,开发“呼吸疗法+正念训练”融合课程;康美街道扭扭花和折纸花创新结构化手部康复训练体系,通过手部精细动作精准评估康复成效。“每件作品都有创作者康复评估报告,让艺术价值与康复价值同步可见。”项目督导罗玉华解释道。
精康融合项目组在大竹林街道沉浸式感受五感沉浸式疗愈。
跨域赋能:标准化成果释放乘数效应
“请体验我们制作的香氛产品,这是精康服务与社区融合的成果。"在第四届重庆市残疾人创业成果展暨残疾人大学生双选会现场,大竹林街道精神人士作为项目志愿者小何正引导观众体验香薰肥皂和香薰蜡烛带来身心的感受。此次参展,天宫殿、人和等街道展出的手作书画、非遗编织等50余件作品,通过爱心义卖筹得善款将全部用于精康服务。其中,翠云街道“渝香愈”香薰蜡烛凭借创新设计获残联定向采购意向,首批订单可提供3个半庇护性就业岗位。
大竹林街道精障人士在第四届重庆市残疾人创业成果展暨残疾人大学生双选会现场
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康文创双轨价值转化模型”已实现康复服务规范化与文创经济双提升,今年下半年将升级“标准化建设2.0工程”,新增AI评估、社区融合监测等模块。
目前,“精康服务标准化平台”正加快建设,未来可实时上传数据、智能预警及匹配资源。从档案盒标签的统一规范,到跨省参展的文创产品,两江新区用“标准化”这把钥匙,打开了精康服务“可持续+可复制”的双重密码。
(通讯员 罗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