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主办、海南乡投教育控股承办的“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乡土文化能人(非遗茶文化方向)培训班”在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为期7天的培训通过“理论+实操”双轨教学,覆盖非遗茶文化传承、六大茶类制作、品牌运营等核心领域,50余名学员在技艺精进与创新能力上实现跨越式提升,培训成效获专家和学员高度认可。
系统课程设计 助力学员能力跃升
培训以“文化传承+产业赋能”为目标,构建起“解构-实践-应用”的闭环体系。在非遗茶文化解读模块,专家通过历史文献与黎族口述史对照,帮助学员建立对白沙茶文化源流的完整认知,培训结束后,绝大部分的学员能准确阐述非遗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保护意义,培训成效显著。
实操以六大茶类古法技艺为核心,学员们历经20余批次实战,从绿茶杀青的火候掌控到黑茶渥堆的温湿调控,已深入掌握关键技艺,操作水平实现显著跃升。茶艺表演与茶礼仪式课程则创新融入黎族元素,学员设计的黎族特色茶礼兼具文化底蕴与观赏性,后续成熟后有望成为地方文化资源。
品牌运营与市场营销模块直击产业痛点,海南省茶艺师高级考评员陶珊珊通过案例拆解,指导学员制定出涵盖短视频营销、定制茶礼开发、非遗体验游等多套方案。学员陈女士表示:“以前只懂做茶,现在学会了用数据选品、用故事包装,培训后我的网店浏览量涨了3倍。”课程结束仅一周,便有15名学员与企业达成供货合作,将所学技能迅速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顶尖师资护航 学员突破专业瓶颈
培训集结省内茶领域权威专家与本土产业先锋,形成“学术引领+实践落地”的强大师资阵容。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陈世登以“茶叶品质评价与市场定位”为主题,通过盲评训练使学员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的评判准确率大幅提升,多名学员作品在后续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副研究员古小玲围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指导学员建立茶园管理档案,优化采摘标准,相关方法已在多家合作社受到广泛好评,预计后续可带动茶青收购价持续提升。
本土导师团队侧重经验传承。非遗白茶技艺传承人符小芳采用“一对一”纠错法,针对学员发酵环节的“过度”与“不足”问题,总结出“看色辨度、触感判时”的口诀,学员作品在后续创新大赛中大放异彩。白沙新农人郑云分享的“电商+非遗”实战案例,激发学员现场策划直播脚本,模拟带货场景中表现优异,市场思维显著增强。
创新竞赛检验 学员作品获多方点赞
培训尾声举办的“茶韵·匠心·传承”创新大赛成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大赛设古法技艺复原、文化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策划三大赛道,学员提交的作品中,多项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突破。学员团队复原的“黎族竹筒焙茶法”,保留原始风味且提升效率,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颁奖仪式上,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技艺,更学会了用产业思维活化非遗。大赛涌现的创意成果,将直接转化为白沙茶文化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参训学员中60%已独立开展茶叶电商销售,周均销售额较培训前增长50%,培训成效持续释放。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白沙茶产业培育了一批“懂文化、会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人才,更探索出“非遗保护+人才培养+产业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随着学员的持续进步与提升,新创意与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白沙茶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正加速破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