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供电:“大喜村”蝶变“网红村” 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脉
  • 发布时间:2025-05-06 16:36:31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张珺 李鑫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永泰县大喜村的清晨,是被林间的鸟鸣与溪涧的潺潺声唤醒的。村口的百年古榕下,几位老人正用竹帚清扫青石板路,不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一群身着研学马甲的孩子正蹲在观鸟基地的观测点,用望远镜记录白鹇的晨间活动。5月5日,这是2025年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村里的15家民宿依然挂着“满房”标识,研学基地的课程预约排到了两个月后。三年前还深藏于福州最高峰东湖尖山腹地的“隐世村落”,如今成了福建省“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2022年,福州市政乡政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国网永泰县供电公司嵩口供电所以“榕e电·福万家”服务理念为引领,主动联系乡镇政府,两年的时间里,加快推进三线下地工作,针对大喜村电力线路改造开展实地勘察及方案制定:高压线路路径优化至路边,避开茂密竹林;在雷害高发区加装悬式绝缘子片和线路避雷器;新建环网柜1台、箱式变1座,实现高压线路缆化1.27公里;采用“能带不停”作业模式,通过中压发电车保电,将改造期间的停电台区从13台缩减至2台,停电影响压降84.6%。

电力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为大喜村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在改造后的“鹇来谷”观鸟基地,32个高清摄像头实时传输鸟类活动影像,研学导师通过移动终端向学生讲解生态链;森林木屋营地内,空调、卫浴、照明设备24小时稳定运行,即便在雷雨季节也未再出现断电。“过去我们只能做季节性旅游,现在全年无休接待研学团队。”营地负责人陈颖翻开账本:2024年营收较改造前增长300%,电力成本占比反而下降18%。

电力保障的精细化,还体现在对新兴业态的精准适配。大喜村西侧的露营基地里,20顶智能帐篷配备地暖、投影仪和物联网控制系统,这些“用电大户”的电缆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既保持景观完整,又避免野外明线的安全隐患。


纵观大喜村的电力改造图谱,可见清晰的文旅发展逻辑:在空间维度,电缆入地、杆塔移位破解了古村风貌保护与设备升级的矛盾;在时间维度,智慧电网的132个传感器实现负荷实时监控,使供电系统能弹性应对节假日峰值冲击。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产业端——稳定电力供应催生了“研学+”“露营+”等复合业态,将游客停留时间从半日拉长至2.3天,人均消费跃升至580元。

这种转变在数据端得到印证。2025年五一假期,大喜村单日接待游客突破千人次,其中“两天一夜”深度体验产品占比达71%。在由百年古厝改造的研学工坊里,孩子们用电窑炉烧制陶器,物联网系统精准控制炉温曲线;夜间生态观察课上,10台大功率探照灯同时点亮山谷,电力负荷监控屏上的曲线平滑如常。“没有可靠的电力,这些课程根本无法开展。”研学课程设计师吴敏坦言。

电力赋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村集体将30%的文旅收入投入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林地修复和传统建筑维护。村民陈立人把祖宅改造成民宿,通过参与电力安全培训获得“星级用电户”补贴,“现在知道怎么排查线路隐患,民宿保险费用都降了”。这种良性循环,使大喜村在《福建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位列生态效益指标榜首。

暮色渐深,村文化广场的智慧路灯逐一亮起,供电所的巡检车仍在山道上缓缓行驶。监控中心大屏上,代表用电安全的绿色曲线与象征游客满意度的红色柱状图交织攀升。(张珺 李鑫)

责任编辑:乔木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