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昆都仑区:科技兴农 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25-04-15 12:43:21
  • 来源:新华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5日电(徐红梅 雷媛媛)春寒未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的温室大棚春潮涌动。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这片包头市近郊土地上的“小农业”正在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1

                                                                 果农刘引引正在采摘樱桃。新华网发(雷媛媛 摄)

  走进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二村,花果飘香合作社的大棚内,红彤彤的樱桃压弯枝头。果农张绍民、刘引引夫妇忙碌地采摘、分拣、装箱,将今年这份提前成熟的“甜蜜”运往呼和浩特、包头两地的客户手中。

  张绍民手持智能温控终端介绍:“这套系统可让樱桃3月中旬成熟,比去年提前半个月。”通过精准调控果树休眠期、延长光照等技术手段,这里的樱桃实现错峰上市,8000斤樱桃还未下树,就被包头、呼和浩特两地商超预订一空。暖棚外,陆续有近郊游客来采摘。张绍民手机上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2

                                                                                    工人正在采摘平菇。新华网发(雷媛媛 摄)

      在4公里外的哈德门村,内蒙古鹿晟源农业公司的智慧温室内,5000斤平菇正待发车。雾气缭绕中,全自动传感器实时调节温湿度。

  “全自动化平菇温室除了采摘节段,几乎不需要工人日常照看。菌包能循环利用3个周期,废料能变有机肥。”公司负责人武富斌指着自动化生产线说。依托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技术支撑,企业年产30万斤食用菌直供呼和浩特、包头两地商超,并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樱桃、平菇等特色产业是昆都仑区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小农业、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推动近郊农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昆都仑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打造出多维度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依托鲜食玉米科技小院,推动甜糯玉米走向全国;建成1.8万平方米智能化养殖圈舍,培育蒙源肉羊等8家内蒙古自治区级龙头企业;通过“印象乌兰计”等农旅品牌实现三产融合,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现代农牧业生态产业园集聚6家新型主体,形成从田间种植、精深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目前,昆都仑区已建成4个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设施农业300亩,带动2000余户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000元。2024年,昆都仑区农牧业总产值突破5.36亿元。

  “我们正把‘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让近郊农业产生倍数效应。”昆都仑区农牧局副局长杨伟林表示。从智能温控到生态循环,从订单农业到三产融合,这片土地上,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正激荡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