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都平镇:让“沉睡耕地”焕发新活力
  • 发布时间:2022-09-09 09:03: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小召,等下我们一起到车儿村去看看20多亩撂荒耕地工程进展如何?”“岑大叔,您的玉米地太干旱了,要喷一下水才行喔!”……这是封开县都平镇党委以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做到“建机制清底数、建设施强基础、建项目促增收”,带动村民复耕复种复绿,破解当前撂荒耕地难题,让“沉睡耕地”焕发新活力的真实写照。

封开县都平镇总面积130.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社区),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420人。由于经济社会的影响,该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加之近年来持续干旱,地表水严重削减,出现了700多亩的耕地撂荒。如何有效破解此难题,封开县都平镇党委书记邱培育说,建机制清底数是破解当前撂荒耕地难题,让“沉睡耕地”焕发新活力的关键。该镇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包片抓推进、镇村干部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总结”的自上而下工作机制,安排镇村干部发放《致全镇农民朋友的公开信》6000余份,开展保护耕地主题宣传活动共30余次,各类走访宣传、讲座20余场(次),广泛向群众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按照分片包区的方式,开展所辖区域耕地撂荒基本情况调查,问询撂荒地涉及农户的种植意向,逐村逐户建立信息台账,形成全镇8个行政村546条台账信息,涉及农户590户、撂荒地704亩(其中1亩以上352.3亩)。同时,开展动态监测管控,针对不同撂荒原因,根据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季节性撂荒和确不适宜耕种等不同情况,“一户一策”“一地一策”逐项分类制定整治方案,按照整治时间节点及阶段性任务目标挂图作战,实行台账销号管理,扎实做到防增量、减存量。驻胜塘村第一书记孔锦海介绍,车儿自然村20多亩零散撂荒耕地已经是2年多,地里杂草丛生。在该镇党委、镇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下,32户村民签订了代耕代管协议书,交由村干部带头成立的封开县胜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耕种。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中。2021年以来,全镇7成撂荒地已完成复耕复种(共约49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省下发图斑地块100%整治完成。

建设施强基础是破解当前撂荒耕地难题,让“沉睡耕地”焕发新活力的保障。针对部分撂荒地设施条件较差、农民复耕意愿不强的实际,镇委、镇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结合驻镇帮扶实践,建立改善耕作条件的服务机制,积极争取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等涉农资金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驻镇帮扶专项资金247.5万建成农田蓄水灌溉水利圳7公里、水利碑12个,惠及农户100多户、耕地300多亩。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开展“复耕赠肥料”活动,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措施,引导农民对130多亩撂荒地开展地力培肥。该镇还结合受灾脱贫人口和脱贫村灾后复产重建工作,统筹帮扶单位630资金30万元,对22处因灾损毁的撂荒地及相关水利、交通配套设施及时进行修复、加快恢复生产。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复耕复种1亩以上的按每亩2包标准在肥料、种苗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脱贫户降低复耕复产成本。搭建“技术专家+产业基地+工作队”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在市县农业部门支持下累计为农户复耕提供技术指导18次,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种植技术问题。

建项目促增收是破解当前撂荒耕地难题,让“沉睡耕地”焕发新活力的源泉。该镇引导村党支部和党员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把个体的农户组织起来、把撂荒的土地整理起来、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都平社区党支部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柊叶种植项目,村干部全部出资加入,村集体通过流转的25亩抛荒地入股,以“支部责任田”的形式带着村民干。官埇村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吸纳脱贫户等成立沙姜、芋头等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参与生产或将撂荒耕地交由合作社代耕,或者提供托管服务等方式实现复耕复种55亩。针对个别村庄因位置偏远土地撂荒比较严重的实际,该镇统筹驻镇帮扶专项资金150万建设生态肉牛养殖项目,通过配套建设现代化牛舍返租、整合撂荒地种植饲料玉米等方式,既能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租金与管理费收入,又能解决周边村庄近100亩土地撂荒问题,昔日禽畜散养现象不见了,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集体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协调发展。(黄瑛居)

                                                                                                  值班副总编 吴建有  责任编辑 王俊伟

责任编辑:吴建有
  • 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