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阳:安上“心语箱” 架起“连心桥”
  • 发布时间:2023-02-20 14:27: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湖北郧阳:安上“心语箱” 架起“连心桥”




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多、亲子互动少、家校沟通难、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创新方式方法,以“心语箱”为载体,广泛开展“我想对你说”系列活动,打开学生心扉,畅通情感倾诉渠道,亲情关爱学生心灵,倾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阳光向上、快乐成长,共同缔造人心和善、师生和谐、环境和美、家庭和睦、家校和畅的育人环境。

精准对接需求,创新工作载体

瞄准师生家长的“期盼点”,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搭建供需平台,精准解决师生及家长的需求。

一是全方位调研。从家长端调查了解,部分家长不知道学校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过度焦虑孩子的成绩;部分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了解不够,不会沟通,亲子关系僵化。从老师端调查了解,老师反映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有些事情不易直接沟通、不便当面交流,盼望能有一个敞开心扉、深入交流的渠道。从学生端调查了解,学生反映自己学习上的压力、心理上的负担、青春期的烦恼不知道怎么说、向谁说,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误会不知道如何有效沟通、怎么有效化解,期望能有一个表达心声、真情交流载体。

二是全角度设置。以学校为单位,充分考虑家长、老师和学生的方便度,在校门口、校长办公室等处设置“心语箱”,公布学校的公共邮箱、热线电话等,及时收集师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在教室、学生寝室、学校食堂等处设置心语箱,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表达诉求、倾诉情感。在教师办公室设置“心语箱”,方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表达心声、提出建议。

三是全链条构建。由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牵头,成立“心语办”,建立“心语室”,组建年级工作、班级工作、心理健康、爱心帮扶、家校互动、督导考核6个专班,对“心语箱”工作实行专人负责、专班管理、专项推进,同时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归类、台账管理、分类交办、督办落实、考核评价工作闭环,让孩子们小情绪、小秘密、小烦恼、小心愿等得到及时关注,让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亲子之间、家校之间的小矛盾、小误会、小隔阂、小期盼等得到及时回应,让师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期许等得到及时处理。

鼓励畅所欲言,引导真情倾诉

分享烦恼,烦恼减半;分享快乐,快乐翻倍,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家长把心事写下来,把心声说出来。

一是倾听“烦心事”。开展“话心语、共成长”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打开心扉,通过一句话的小纸条、三言两句的便签、成文的书信等,把闷在心中的事情说出来,把压在心底的包袱卸下来。

二是找出“揪心事”。实行“1+N”关爱帮扶特殊学生制度,为留守生、单亲生、学困生、心理疾患生、特异体质学生、发生重大变故家庭学生、离异家庭学生等,每人指定一名老师、一名学生干部、一名优秀学生、一名好朋友进行结对帮扶,帮助班主任第一时间真实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心理诉求、学习生活等情况,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早化解他们的一些“隐形问题”。

三是挖掘“难心事”。通过开展“悄悄话、轻轻诉”活动,引导学生把平时不敢说、不愿说、无处说的话写出来,通过“心语箱”让老师家长深入他们的内心、贴近他们的心灵,帮助解开心中的“疙瘩”。

四是收集“关心事”。通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金点子评选活动,让师生家长把对校长的希望提出来,把对学校的建议说出了,使学校的管理符合师生家长的心声,让学校的发展汲取师生家长的智慧。

五是分享“暖心事”。每天班主任将“心语箱”中的好声音、好建议、好点子、好故事,以及同学、师生、亲子之间感动的事、快乐的事、幸福的事,通过“课前五分钟”、班会等及时分享出来,让学生人人心浴阳光,让班级处处充满温暖。

实施全程跟进,贴心定制服务

师生家长的“心上事”就是学校的“上心事”,对于“心语箱”的每一条信息,坚持做到件件落实、事事回应。

一是建立台账,科学分办。“心语办”人员坚持每天打开“心语箱”,对信息逐一登记。对于教室、寝室“心语箱”的信息,交由各班主任负责处理,并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对来信学生建立“心语档案”,及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学习、生活等状况,找准实施个性化帮扶、针对性关爱的“金钥匙”。对于办公室、食堂“心语箱”,交由各年级主任负责处理。对于校门口、校长办公室“心语箱”信息,交由德育副校长负责处理。

二是一事一策,事心双解。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专班通过点对点的沟通交流、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心理郁结。对于学生的情感诉求,由关爱帮扶专班选定“爱心爸爸妈妈”,实行一对一的关心关爱、心贴心的跟踪服务,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对于学生之间的纠纷矛盾,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多为对方想一想等办法,及时调解,防止小矛盾、小纠纷变成大隐患、校园欺凌事件等。对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误会,年级主任通过师生面对面、教师面对面等办法,把误会消除掉。对于亲子之间、家校之间的隔阂,由德育副校长组织专班,通过家访及时与家长对接,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分享孩子的学习进步,说出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等,消除隔阂。对于师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由校委班子会研究,合理的及时采纳,不合理的及时回复说明原因。

三是严格督办,回访考评。建立定期督办制度,通过现场回访、电话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一对一回访“心语”提出人,听取意见建议,确保办理过程真实、师生家长满意。对于办理质效不高的由心语办负责,退回重新办理,确保师生家长的急难愁盼解决好、办到位。2022年暑假,鲍峡中学汪芳芳以优异成绩考上区一中,由于家庭原因,父母不想让汪芳芳上高中,多次与父母沟通无果后,汪芳芳将自己的“心事”投到了“心语箱”,学校校长何毅第一时间组织副校长左宏元、教师肖玉霞走访其家庭,通过多次交流让汪芳芳入学区一中。其进入高中后,鲍峡中学老师又多次回访汪芳芳家庭做思想工作,其父母态度逐步转变,不仅支持女儿上学,还经常鼓励她刻苦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不要辜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四是丰富拓展,巩固提升。以“心语箱”为圆心,丰富拓展关爱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全区建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128个、留守儿童之家23个、爱心驿站115个,开通亲情电话458部、免费视频公话162部,畅通学生、家长亲情连线的渠道。实施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程,定期组织学生给父母打一次亲情电话,给亲朋好友写一封书信,分享一次内心感言,举行一次集体生日派对,开展一次同学互助交流,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一次交心互动、一次团队活动、一次励志教育、一次感恩教育、一次家访,让师生家长始终连在一起、融在一起、心在一起,积极构建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并肩战斗的同事关系、尊重信任的亲子关系、携手同心的家校关系。

坚持共同缔造,建设美丽校园

安上“心语箱”,架起“连心桥”,人人参与学校治理,人人受益治理成果。

一是校长由“管理者”变成“守护者”。全区238所学校共设置“心语箱”700多个,近3年来累计收到来信3800多封,让校长看到了师生家长的心声,找到了优化管理的方法,由原来的“统一配餐”逐步变为“点单送餐”。城关三小考虑到留守儿童多,主动申请把学校由非寄宿制改为寄宿制,改扩建食堂,精心制订营养食谱,让学生吃上“营养餐”;改善住宿条件,配齐热水洗浴设施、小夜灯、应急手电等,让学生享受家庭式住宿条件;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建立足球、篮球、舞蹈、音乐、美术、泥塑、书法、象棋等多个社团,安排体音美专业教师跟进辅导,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留守儿童定制“周末”,开展课外拓展、综合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老师由“权威者”变成“倾听者”。“心语箱”畅通了师生沟通的渠道,老师能够及时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了解学生的心情感情学情,助力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针对性关爱措施,由原来的“我教你学”逐步变为“教学相长”。实行教师包保学生制度,全区所有学生都有老师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疫情防控、安全、学习、生活等方面全方位贴心指导服务,让学生烦恼有倾诉、快乐有分享、心灵有呵护、情感有关怀、困难有帮扶。城关三小单亲家庭学生李佩希,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由孤僻变得开朗,感恩社会、热心公益,获评十堰市“新时代好少年”。区一中身体疾患生王世明,在老师们的用心鼓励、爱心呵护、贴心帮助下,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科技大学,“背上逐梦”的励志求学故事激励人心。

三是家长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心语箱”密切了家校联系,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更高了,由原来的“你干我看”逐步变为“大家一起干”。学校将“心语箱”里孩子的真情流露及时向父母对接沟通,引导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保暖,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定期提醒家长利用视频电话,与孩子交心互动,让留守学生享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亲情。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亲子互动游戏、“亲子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家长成为孩子知心朋友。及时采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治理,实现家校共谋发展、共抓管理、共享成果,共同缔造美丽校园,让学校成为孩子生活的乐园、求知的学园、幸福的家园。

近三年来,郧阳区通过搭建“心语箱”,不断提高关爱青少年工作的水平和质效,成功的秘诀在于:一是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是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换位,才能知其难,知其心,才能摸准需求。教师换位思考,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教育方法才不会空洞无物;校长换位思考,才知道师生家长的内心感受和实际需求,管理方法才不会千篇一律;教育工作者换位思考,才能知道家长的难处和不易,工作方式才不会冰冷生硬。教育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交流,唯有时刻怀着真心、带着真情,教师才能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翁”,家长才能成为家校共育的“协助者”,才能更大限度唤醒孩子心中的真善美。二是精准施策,事心双解是关键。教育是一个追求完美、走向完美的过程。客观上,教育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唯有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实现事心双解,质效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更要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让孩子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阳而生、向善向美、向上花开。三是全员参与,共同缔造是根本。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精心培育,还需要家庭的精准配合,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关爱。三方之中,学校起着牵头抓总作用,要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侧出发想问题,明确每一方应尽之责,激发各方广泛参与的动力源泉,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绘就学校、家庭、社会的最大“同心圆”,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圆梦。(曹君华 王奎)

                                                                                                         丨值班副总编 吴建有 责任编辑 王俊伟

责任编辑:总编室
  • 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