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二师:支教三周,他们在乡间种下三颗 “种子”
  • 发布时间:2025-07-23 11:46:22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七月的湖北省孝昌县陡山乡,稻浪翻滚间藏着暑热的躁动。

在城南中学的教室里,清脆的笑声穿透热浪。这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优师” 支教团与孩子们“赴约”的第二个年头。

2025 年7月,17 名 “优师计划” 师范生再次来到这里,用三周夏令营时间,在孩子们心里悄悄种下了三颗特别的 “种子”。

1

 7月8号,孝昌县陡山乡城南中学,志愿者抵达城南中学

一颗文化的种子:从 “画脸谱” 到 “懂传承”

3

 京剧脸谱课堂上学生正在志愿者指导下绘画脸谱。

“红脸是关羽,代表忠义;白脸是曹操,象征奸诈……这就是京剧脸谱。” 讲台上,支教志愿者郭凡佳一边播放着精美的PPT一边向学生们介绍。

讲台下,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杨阳正举着彩笔跃跃欲试:“老师,我能给包公画个紫脸吗?我觉得他很厉害。”

这样的对话在文化课上时常上演。

在支教团设计的 “人文启思” 课程里,京剧脸谱、传统节气、民间故事成了主角。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听讲的观众,他们会在学用蜡笔给脸谱填色时,追问 “为什么张飞是黑脸?”;学三星堆时,缠着老师问青铜人面的故事;看到剪纸作品时,会立刻说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剪窗花”。

“以前觉得传统文化是课本里的字,现在知道是家里面的窗花、是脸谱的色彩。” 五年级学生付可乐举着自己画的脸谱满脸骄傲:“老师说,这些是我们自己的‘宝贝’,要好好学习了解和传承。”

郭凡佳的教案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乡里的孩子离土地最近,也离传统文化的根最近。” 在她看来,需要给孩子们教授的不只是知识,更要帮他们发现在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里,藏着民族的根。

三周的夏令营时间结束,讲台上放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有歪歪扭扭的书法,有剪得不太对称的窗花,还有颜色“绚丽”的脸谱……一颗小小的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里逐渐生根发芽。

一颗探索的种子:从“想当然” 到 “问为什么”

2

 彩虹雨课堂上学生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制作彩虹雨

“老师,油倒进水里会沉吗?” 科普课上,志愿者陈浩刚拿出杯子,孩子们就炸开了锅。“肯定沉!油那么重!”“会融在一起!就像糖水!” 四年级的刘子琦甚至拍着桌子打赌:“要是浮起来,我把橡皮送给你!”

陈浩听着孩子们的话,笑而不语,他把油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片刻,油珠慢慢浮到水面时,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惊讶。“这就是密度!” 陈浩举起杯子,结合身边的事例,讲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就像你们游泳时会浮起来一样,因为人体密度和油的密度都比水小。

7

 空气压缩课堂上学生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尝试压缩气体取火。

像这样的 “颠覆时刻” 在科普课上已经成了常态:用观察“彩虹雨”后,孩子们才知道不同的液体不一定会融在一起;亲手做了沉浮子才明白 “原来潜艇是这样下潜的”;看到鸡蛋壳在可乐里变软时,有人立刻跑去问 “喝可乐了牙齿会不会也这样?”。

“乡里的孩子不缺好奇心,缺的是把好奇心变成探索欲的引导。探索的种子一旦发芽,孩子就会自己想往前跑。”陈浩在授课日志中写道。

一颗爱的种子:从“陌生人” 到 “舍不得”

6

 扇意童话课堂上学生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制作彩扇。

“请写下你最喜欢的老师,和想对他说的话。” 在结营前的一节课,志愿者田润丘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田老师每天最早到教室,会帮我擦桌子。”
         “陈老师讲实验时,会把我拉到前排,怕我看不见。”
         “郭老师说我画的脸谱最好看,其实她画得才好看。”

……

孩子们的字迹不够工整,有的还涂涂改改,但每个字都透着认真。

当志愿者们轮流念这些纸条时,有人悄悄红了眼眶。

“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我把压岁钱存起来给你们买水喝。”听见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志愿者田润丘说,那一刻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这份情谊不止在师生间。每天放学时,校门口总有家长等着和志愿者说几句话,言语间充满感激,“我家孩子现在天天要看书,说要学新知识。”“以前写作业靠催,现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还说‘要像老师教的那样认真’。”

“老师,‘优师’就是优秀的老师吗?” 课下,有孩子曾向田润丘问道。
         田润丘蹲下来,指着操场边的小树说:“‘优’是‘优质’,更是‘扎根’,就像这些树,把根扎在土里,才能长得高。”

三周的夏令营虽然结束了,但种子已经种下,约定也在延续。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定下了约定,明年再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就像陡山乡的稻田里,每一粒种子都在等待下一个丰收季。那些被文化浸润、被探索点亮、被爱意滋养的心灵,终将在未来的某天,长成各自的风景。

责任编辑:姚祯发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