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站:2025年暑运明日启动·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 发布时间:2025-07-01 10:07:08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2025年铁路暑期运输自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共计62天。中国铁路北京南站预计发送旅客1150万人次,日均18.55万人次,同比增长2.8%。暑期客流以旅游流、学生流、探亲流、商务流为主,热门方向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合肥、济南、南京、青岛、烟台、威海、天津等地。

北京南站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聚焦快速便捷温馨,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WX20250701-100742

车站常态化开启地下换乘层京沪高铁和京津城际4个快速进站厅,开启时间与车站运营时间同步,为旅客提供快速便利的出行条件;更新完善引导标识,在地下换乘层8个立柱灯箱增加车站信息引导揭示,其中靠近地铁口的4个立柱灯箱设置快速进站厅、出站口等指引内容,以大图标和文字的形式为旅客提供更加清晰直观、快速有效的引导,其他4个立柱灯箱为车站导览平面图,方便旅客在车站实现精准定位;改造东、西进站口玻璃幕墙,通透旅客进站视野,便于旅客便捷进站安检;升级车站空调设备,改造检票口球形出风口,增强出风量,加大冷风覆盖面积,每日定时检测候车室温度,保持温度适宜,旅客体感舒适。同时,在东、西停车场分别设有网约车空调等候区,内设空调和座椅,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网约车等候环境;强化站区联动作用,实时共享客流数据,高峰时期动态调整地铁运营时间,增加夜班公交,加强出租车、网约车调度,及时高效疏导到达旅客,提高接驳水平。

6月28日起,北京南站试点开展“轻装行”服务,设置“轻装行”暂存柜,出发暂存柜位于二楼候车室西北角行李寄存处,到达暂存柜位于地下换乘层东北通道行李寄存处,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站到门”同城行李搬运服务,铁路12306APP、微信小程序同步推出“轻装行”功能,旅客可通过线上预约办理,将有效减轻携带大件行李出行的负担,乘坐火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WX20250701-100742

为了让旅客充分体验出行美好,北京南站改进和新增了多项服务举措。为方便旅客充电,在二楼候车室西北区、东北区、西南区、东南区和爱心服务区共5个区域,安装充电座椅285个,同时在候车室内还为旅客提供4个充电台,既有USB接口、Type-C接口,也有电源插座,满足不同旅客需求,实现免费便捷充电;提供夜间候乘服务,设有夜间旅客候车专区,在进站口安装门铃对讲装置,并同步配有热水、卫生间等服务,保证旅客夜间候车条件;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帮到底”的爱心服务,完善“四区一室”建设,在母婴哺乳室门口张贴提示标识,增加补充轮椅,新增儿童娱乐区阅读书籍种类,让重点旅客出行更方便、更舒适;强化安检、进出站、检票口、站台、电扶梯等关键部位的盯控力度,成立党团员等突击队,加强安全宣传、解答问询、重点帮扶,确保旅客运输平稳有序温馨。

北京南站提醒广大旅客朋友们出行相关注意事项:

1. 暑运出行需求较大,请旅客朋友们注意购买车次的出发车站、发车时间等重点信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预留充足市区交通、进站安检等时间,以免耽误行程。由于进出站客流量较大,建议旅客朋友们优先选择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换乘等候时间,实现快速进出站。

2. 暑运期间临客列车开行具体情况将动态调整,请广大旅客随时关注铁路12306网站、APP和车站公告等官方信息,提前安排出行计划。

3. 请看清车票进站厅!快速进站厅主要便于开车前20分钟内的旅客快速检票乘车,且各厅之间互不相通,请根据购票信息提前核对所乘车次对应的快速进站厅(快速进站厅1包含6-9检票口,快速进站厅2包含10-13检票口,快速进站厅3包含14-17检票口,快速进站厅4包含18-23检票口;1-5检票口的车次请到二楼候车室检票乘车,24检票口的车次请到南平层检票乘车),到站较早的旅客请到二楼候车室休息,已到达二楼候车室或南、北广场,直接前往二楼候车室对应的检票口即可乘车。

4. 车站支持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旅客可通过12306APP自主在线申办,进出站检票闸机可直接识读。

5. 为了旅行安全,旅途中请照顾好老人和小朋友,看管好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乘坐电扶梯时,请站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携带大件行李和婴儿车的旅客,请乘坐无障碍电梯,注意出行安全。倡导安全、有序、文明的旅途,行李不要占用座椅,爱护环境卫生和设备设施,共同营造平安温馨美好的出行环境。

6. 出行过程中如遇有任何问题,可就近寻找工作人员帮助或拨打车站爱心热线010-51867688进行咨询。(编辑 杨圣学 通讯员 郑思瑶)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