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建筑:?奋力在“千亿俱乐部”中争先进位
  • 发布时间:2023-02-21 09:31: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新春伊始,我市2022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出炉: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五位。数据显示,我市建筑业亮点多多,在全国“千亿俱乐部”中实力地位更加巩固。

  眼下,按照全市“三提三争”活动要求,我市建筑业正奋楫前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争先进位。

  淄建集团建设的北京副中心再生能源发电厂项目荣获鲁班奖

  亮点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2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5.5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位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省内产值1012.28亿元,同比增长9.14%;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42.8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GDP总量的7.8%,占比较上年度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5%,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之乡”桓台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43.08%,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今年,我市目标明确:加快推动建筑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力争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

  亮点二:企业招引取得突破

  过去的一年,我市建筑业在企业招引方面取得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淄博经开区成功招引“中建八局”和“中建二局”两个“中”字号,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子公司,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批,取得两个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一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另外,淄博经开区与山东高速路桥集团、水发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合伙人”提供投融资服务,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新能源开发、产业发展服务等全领域建设运营,打造新型建筑工业化总部经济标杆区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

  水涨船自高。2022年,淄博经开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彰显出新引进“中”字号企业的强大实力。

  今年,我市计划再引进两家建筑业央企、强企来淄落户,成立子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建立联合体,企业招引再实现新突破。

 600天建成一座大学城,彰显淄博速度

  亮点三:骨干企业实力跃升

  “骨干”无疑是关键的少数。

  2022年,我市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表彰为建筑业综合实力5强市,桓台县被表彰为综合实力10强县,淄建集团和天齐集团2家企业被表彰为综合实力30强企业。

  其中,天齐集团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40亿元,淄建集团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骨干企业名录库50家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0.92亿元,占全市的79.6%,行业发展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天齐集团入选“中国承包商80强”“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淄建集团和新城建工入选“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吸纳就业100强”;天齐集团、淄建集团、金城建设、方大工程、金瀚建设、新城建工、桓台建设、黄河建工等8家企业入选“2022淄博市综合百强企业”。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综合考虑资质类别、产值纳税等因素,更新建筑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名录库,在资质晋升、评先树优、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积极对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驻淄银行机构,推动“鲁班贷”金融产品落地,本地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有效缓解。

  淄博科学城科创中心公园 吴伟 摄

  亮点四:创优夺杯成果辉煌

  小奖杯牵动万人心。

  2022年11月份,2020—2021年度“鲁班奖”颁奖暨行业技术创新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我市有5家建筑企业承建的6个项目摘得“鲁班奖”,获奖数量创历史之最,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此外,2022年,全市建筑企业共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个、国家优质工程奖1个、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2个、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个、中国安装之星奖3个、中国钢结构金奖2个、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2个、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29个、山东省优质安装工程7个。

  创优夺杯的辉煌成果,标志着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我市计划挖掘建筑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在新能源环保建设、装配式、绿色建筑等领域的产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批建筑业特色产业名片,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积极推动与央企强企进行战略合作,凝聚产业链相关企业抱团发展,实现扩总量、提效益、树品牌,进而争创更多“鲁班奖”“泰山杯奖”。

  不负好春光,实干正当时。重塑淄博“建筑业之乡”品牌,未来可期。

  (来源:淄博日报 博览新闻)

  (编辑:张一一)

责任编辑:吴全忠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