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湖北鹤峰县五里乡卫生院成功实施全县乡镇卫生院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标志着该院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生死时速:61岁患者突发心梗基层医护争分夺秒
18日傍晚,一位61岁男性在田间劳作时突发晕厥,家属发现后立即送至五里乡卫生院,到院时患者虽苏醒,但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低至80/50mmHg,心率仅45次/分,情况危急。经急查心电图,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
精准施治:多学科协作打通“生命通道”
面对凶险病情,五里乡卫生院急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为患者建立三条静脉通道,开展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并紧急给予“心梗一包药”及肝素抗凝。经家属知情同意后,于18时22分启动溶栓治疗,静脉注射替奈普酶16mg。
治疗过程中,团队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以稳定心律和血压。溶栓后1小时,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显著回落50%,血压回升至110/72mmHg,心率恢复至86次/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转诊接力:上下联动保障患者安全
鉴于患者病情复杂,卫生院于当晚19时30分通过救护车将其安全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实现无缝对接。此次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基层医院对心梗患者的快速识别和处置能力,更展现了县域医疗协同机制的高效性。
里程碑意义:填补乡镇溶栓技术空白
五里乡卫生院院长表示,此次急性心梗溶栓病例的成功实施,是卫生院在胸痛中心建设、急救流程优化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成果。作为鹤峰县乡镇卫生院首例,该案例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偏远地区患者赢得了“黄金救治时间”。五里乡卫生院将以此次成功案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