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绘竹溪四季情
  • 发布时间:2025-05-16 11:19:30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 赵 虹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武陵故里 桃源福地”竹溪四季摄影大赛综述    

在鄂渝陕毗邻的神奇之地,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竹溪。这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俗风情古朴淳厚,宛如一处隐匿在尘世的桃花源。当你踏入美丽的竹溪,就踏入了一方被自然风貌与历史遗存厚爱的灵秀之地。

WX20250516-112115

▼《冰瀑秘境 山野同游》- 作者/陈三贵

    为了全方位展现竹溪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与宜居之美,中共竹溪县县委、竹溪县人民政府在文旅兴县的绿色发展中,动议以文化为抓手,以摄影为媒介,使得“武陵故里 桃源福地”竹溪四季摄影大赛活动应运而生。

    此次大赛由中共竹溪县县委、竹溪县人民政府与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竹溪县委宣传部、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十堰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竹溪县文化馆、竹溪县摄影家协会协办。大赛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摄影家和爱好者的目光,在摄影界掀起了一股聚焦文旅竹溪的热潮。

    大赛于2024年3月30日在竹溪县蒋家堰镇敖家坝村盛大开启,彼时油菜花海金浪翻涌,花香醉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大赛开拍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游客、摄影家和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大赛启航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为竹溪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艺术气息。从那一刻起,竹溪的四季便在镜头下徐徐展开,迷人的四季风物、民间风俗、山乡风情,期待着人们去发现、去亲近、去记录。

WX20250516-112225

▼《竹溪晨韵  山河初醒》- 作者/冯林鹰

    在拍摄内容上,大赛紧扣“武陵故里 桃源福地”主题,犹如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全域覆盖竹溪文旅的各个角落。参赛者们聚焦竹溪文旅发展新业态,以近年来文旅建设成就为主要线索,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竹溪的美。无论是竹溪境内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秀美风光,还是全域旅游景区景观及人文设施;无论是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田园风光,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品,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都成为摄影人镜头下的主角。他们寻访夯土楚长城、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楠木寨、营盘山等知名历史文化遗存,用镜头重现历史的风华;他们聚焦武陵不夜城、桃花源、桃花岛、肖家边、黄花沟和文旅网红打卡地,感受竹溪的时尚与活力;他们围绕项目建设,展示竹溪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成就;围绕竹溪红色文化,讲好“贺龙红三军转战竹溪小长征”“李先念中原突围转战竹溪”“西进解放陕南的重要通道”等红色故事,为红色旅游线路增添生动注脚。

    为了让参赛者更好地感受竹溪之美,大赛启动仪式后,首次创作活动便拉开帷幕,参赛者们迫不及待地用镜头捕捉敖家坝的春日美景。随后主办方又精心安排了多次采风活动,为大赛的如期进行和文旅活动的全域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月19日的第二次采风,摄影家们在武陵不夜城的璀璨夜色中、桃花岛的浪漫夜景里,在龙坝肖家边村,在龙王垭茶场,以及鄂坪大河湾、黄花沟景区、岱王沟瀑布等自然景观中穿梭,记录下夏日竹溪的热情与灵动。11月6日的第三次采风,参赛者们深入十八里长峡、向坝乡、丰溪镇等多个乡镇,探寻秋日竹溪的斑斓色彩与丰收喜悦。12月6日的第四次采风,采风团的队员们聚焦天宝乡、兵营镇、新洲镇、水坪镇,定格冬日竹溪的宁静与祥和。摄影家和爱好者们的身影穿行在竹溪的城镇乡村,他们深入田边地头,触摸基层的温度,感受竹溪人的好客,领略大山给予的馈赠。每一次采风,都是一次与竹溪深度对话的机会,参赛者们用镜头记录下竹溪的每一处动人瞬间,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竹溪的独特魅力。

    截至2025年3月31日赛事结束,大赛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地的投稿3170余幅(组),这些作品犹如繁星点点,汇聚成了一场竹溪美景的视觉盛宴。经过省摄影家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十堰市摄影家协会参与组成的专业评委会的严格评审,最终评出获奖作品100幅(组)。其中,荣获金奖作品一幅(组),银奖作品三幅(组),铜奖作品10幅(组),优秀奖作品86幅(组)。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全面反映了竹溪县的自然风貌、绿色生态、人文景观、文旅品牌的新成就、新变化。例如:荣获金奖作品的《火树银花不夜天》,以武陵不夜城热烈欢快激情飞扬的夜场为创作素材,以宏大的场景“动态叙事”与细微的戏曲“文化融合”为核心,通过多维度的镜头语言,将文旅场景升华为艺术表达。作者精准抓取“非遗展演”与“观众互动”的对比画面,古老的“山二黄”戏曲名角与现代打卡、吸粉场景并置,传统服饰的纹样与霓虹光影相映,打破了时空界限。这种反差既凸显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又暗喻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呼应了“武陵不夜城”作为文旅新地标的高光主题,斩获金奖实至名归。再比如荣获银奖的作品《青山枕云醉秋光》,似一曲水墨谱就的生态牧歌,将竹溪县十八里长峡的灵秀凝于方寸之间。画面没有刻意的浓墨重彩,却以蓝的深邃、绿的鲜活、白的轻盈,织就天然氧吧的立体图谱。飘动的云雾既是物理层面的水汽笼罩,亦是生态纯净度的视觉隐喻,远山的冷蓝暗示秘境之深邃,近景的暖绿点染生命之蓬勃。未着一笔草木却满目苍翠,未绘半只生灵而万物蛰伏,将竹溪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化作观者眼底一抹沁人心脾的氧意,无声诉说着山水与人文的共生之美。荣获铜奖的作品中也不乏出彩的嘉作。陈耀林拍摄的《成长在仙境》,用晾晒在绳子上的花花绿绿的童装为视觉锚点,将乡村生活的日常图景升华为诗意栖居的精神图景。画面的精妙在于虚实相生的构图法则,即以陪体为媒介,引导出观者的想象参与,升华了创作的意境。还有万玉玲的《生机》,以对角线构图劈开视觉空间,涌动的新绿如潮,蕨类嫩芽与苔藓绒毯沿着斜角舒展,与上方斑驳的褐色腐殖土形成生命与时间的对峙,将原始森林的微观宇宙浓缩于取景框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一位学习摄影不到一年的摄场新手,却深谙“以小见大”的美学法则,看似截取森林微观一隅,实则展露了营盘山林场生态的完整密码——腐殖土滋养新生命,露珠维系湿润度,阳光赋予新能量的精髓。这幅小品最终超越了景物记录,不仅成为一曲献给自然生命力的赞歌,更是对竹溪能成为全省林业先进县的深度解读。凡此总总,无一不反映出众多参与者的倾心关注、倾力创作、倾情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大赛组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大赛活动的摄影家和爱好者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法则,看似截取森林微观一隅,实则展露了营盘山林场生态的完整密码——腐殖土滋养新生命,露珠维系湿润度,阳光赋予新能量的精髓。这幅小品最终超越了景物记录,不仅成为一曲献给自然生命力的赞歌,更是对竹溪能成为全省林业先进县的深度解读。凡此总总,无一不反映出众多参与者的倾心关注、倾力创作、倾情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大赛组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大赛活动的摄影家和爱好者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此次评审结束后,我们获悉有近70位作者未能入选最终名单,对此我们怀着深切的遗憾与歉意。我们深知,落选或许让您感到失落,甚至质疑自身创作价值,而这与大赛鼓励创作、尊重表达的初衷背道而驰。艺术评审的主观性与标准的局限性,确实难以涵盖所有作品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否入选,每一份投稿都是您艺术旅程的珍贵印记,其价值远超奖项本身。在此,我们郑重致歉,并期待在未来的活动中再次看到您活跃的身影。

WX20250516-112404

▼《石板老屋》- 作者/张华田

    总之,虽然本次大赛圆满地落下帷幕,但我们摄影人关注竹溪的目光会更聚焦,深入竹溪采风创作的步伐会更坚定。这些获奖作品将成为展示竹溪之美的名片,让世界领略竹溪的四季风光,感受竹溪的人文风情,置身于竹溪的山水之间,亲身领略“武陵故里 桃源福地”的独特魅力。

    此次“武陵故里 桃源福地”竹溪四季风光摄影大赛,不仅是一场摄影的盛会,更是一次对竹溪地域文化的深度探索与展示。它让竹溪的美跨越地域的界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也为竹溪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竹溪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赵 虹)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