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新生活
  • 发布时间:2024-01-17 11:53:54
  • 来源:湄洲日报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小朋友,1999年第14号台风袭击莆田,村里的受灾情况比较严重,许多房屋倒塌。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到蒲坂村检查灾后重建情况时,在此种下了这一棵榕树……”1月9日,在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榕树公园,村党支部原书记郑仁明站在榕树下,面向蒲坂村幼儿园(榕树分园)大三班的孩子们,讲述这棵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大榕树的故事。


今年72岁的郑仁明提起以前木兰溪给村里带来的水患,仍记忆犹新。蒲坂村位于木兰溪下游南洋平原,河道纵横,地势低洼,每逢台风天就成为受灾区,投亲靠友是常态。村民们常常提心吊胆,种田就怕台风多、下雨多。受水患影响,水稻收成少,许多村民只敢种甘蔗这类不怕水淹的作物。

“小灾每年都有,大灾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但也没见过那么大的水。”郑仁明说,1999年第14号台风袭击,洪水水位超过该村历史上最高纪录1米多,造成众多房屋倒塌,“当时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洪水来袭之前就挨家挨户通知居民应撤尽撤,‘无一人伤亡’是那场灾难中不幸中最大的万幸”。1999年10月17日,习近平走访了受灾严重的蒲坂村。当年12月14日,习近平再次来到蒲坂村检查灾后重建情况,亲手种下了这棵榕树。之后,木兰溪防洪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期盼,逐渐成为现实。

25年弹指一挥间,这棵榕树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周边建起小公园,为村民们增添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再受水患侵扰的蒲坂村,依托肥沃的南洋平原,如火如荼推进各项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过去,村民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现在基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前村道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如今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以前还有‘脏乱差’现象,现在每天都有保洁员负责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村里的河道经过整治,有了沿河的步游道、景观绿化,河面卫生由村民和保洁员共同维护,空气也比过去要好了。”郑仁明高兴地讲述着身边的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木兰溪的治理”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新度镇充分发挥蒲坂村距离城区近,背靠莆田工艺美术城、鞋业服装城等商圈的区位优势,以及南通城港大道、北接天妃路、东连壶公路的良好交通条件,计划在蒲坂村附近建设商贸物流园。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荔城区设立蒲坂村榕树公园主题教育特色现场教学点,郑仁明为来此参观的人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向大家讲述“榕树的故事”,带领大家实地感受从“谈洪色变”到“人水和谐”的变化,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乔木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